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凌霄城内可谓是一片紧张之色。
天魔围困,即便说闯不进这界城之中,但天魔的手段超乎寻常,即便有太初净化玄光防护,可有些手段依旧难以防备。
一些修士静修之中,魔念一生,便可能勾动天魔之力凭空而...
春分的风又一次拂过山脊,带着熟悉的梅香与泥土气息,轻轻叩击茅屋窗棂。那本《立地成仙录》静静摊开在案上,墨迹早已干涸,却仍泛着温润的光,仿佛字句之间藏着呼吸。油灯微晃,映出顾元清清瘦的身影,他执笔停顿良久,指尖轻抚纸面,像是在触摸一段尚未走完的岁月。
夜已深,万籁俱寂,唯有山泉滴落石阶的声音,如心跳般恒定。窗外,一片梅花飘入,落在书页“吾非神仙”四字之上,恰似天意盖印。
他没有动,只是闭目静坐片刻,再睁眼时,目光已穿透屋檐,望向远方星河。
他知道,萧寒虽已下山十年,可他的路才刚刚开始。那一场席卷南方的变革,并非终点,而是种子破土的第一声轻响。人心一旦被唤醒,便不会再甘于沉睡。而真正的劫数,从来不是刀兵水火,而是信念的湮灭、善意的枯竭、灵魂的麻木。
紫微垣再度偏移,这一次,轨迹直指中原腹地。
朝廷更迭,权臣当道,以“革新”之名行压榨之实。新设“心监司”,专查民间言论,凡有异议者,皆以“惑乱民心”论罪。书院关闭,典籍焚毁,孩童不得诵读古文,只许背诵官定《顺民经》。更有甚者,命人挖掘古墓,搜罗所谓“前朝妖书”,尽数投入熔炉,连山中道观亦遭查封,道士流放边疆。
世人惶恐,不敢言,不敢思,甚至不敢梦。
就在这片死寂之中,某夜,一道青影悄然出现在京畿郊外的一座废庙前。
那人背着竹篓,衣衫洗得发白,脸上蒙着一方旧布,看不清容貌。他蹲下身,在庙墙角落用炭笔写下八个字:
**宁负千军,不负一心。**
字未成形,远处马蹄声起。三骑快马疾驰而来,火把照亮半空,铠甲铿锵,正是心监司巡夜卫。
青影不逃,也不藏,只缓缓站起身,面对追兵。
“何人胆敢涂写逆语!”为首的军官厉声喝问,拔刀指向其胸。
那人却不答,只是从怀中取出一张泛黄纸条,轻轻展开??
纸上八字,清晰如刻:**以心为灯,照破长夜。**
火光照耀下,那军官忽然怔住。他盯着那八个字,眼神剧烈波动,仿佛记忆深处某扇门被猛然推开。他嘴唇颤抖,竟脱口而出:“这……这是我娘临终前念的最后一句话……”
其余两名士兵面面相觑,其中一人低声嘀咕:“我爹也常说这话……说是祖上传下来的。”
青影微微抬头,露出一双清澈如溪的眼睛。
“你们还记得吗?”他轻声道,“小时候,村里老人讲的故事?说有个扫地的老翁,住在南山,不争天下,却护万人。”
无人回应,但三人的刀,已悄然垂下。
良久,那军官收刀入鞘,低声道:“走吧,趁我们还没改变主意。”
青影点头,转身离去,身影没入夜雾,如同从未出现。
然而,那一夜之后,京城内外数十处墙壁、牌坊、学堂门柱上,接连浮现相同墨字。有人说是鬼神所书,有人说是叛党作乱,可更多百姓默默抄录,藏于家中,贴在床头,教孩子偷偷背诵。
一场无声的觉醒,正在蔓延。
消息传回山上时,正值秋末。
落叶纷飞,满山金黄。顾元清正坐在崖边煮茶,火苗舔舐陶壶底部,水汽升腾,缭绕如云。少女守山人快步而来,手中捧着一封密信??是通过山中隐线传来的第七封讯息。
“他又出现了。”她声音微颤,“不止一处,十七城同时留字。心监司震怒,派出三百密探追缉,至今无果。”
顾元清轻轻吹了口茶,啜饮一口,淡淡道:“他不是在逃,是在播种。”
“可他们要杀他。”少女咬唇,“若被抓到,必受酷刑,甚至牵连无辜。”
“那就让他被抓。”顾元清放下茶杯,目光平静如湖,“真正的光,不怕熄灭。怕的是从未点燃。”
少女愕然。
“你不懂?”他转头看她,“当一个人愿意走进黑暗,只为给他人留下一线光明,那黑暗本身就会开始动摇。你看不见火焰,但它已在人心深处燃起。”
果然,三个月后,京城传来惊变。
那位游方医者主动现身,于皇城南门前跪呈万言书,直言苛政之弊、民心之痛,并请废《顺民经》、复百家言、开言路、赦冤狱。
百官哗然,皇帝震怒,下令将其打入天牢,施以“剜舌烙魂”之刑??传说此刑能使人失声忘志,永世不得言语。
行刑当日,阴云密布,雷声隐隐。
刑台设在闹市中央,四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