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到心满意足。
即便近期,因为耶路撒冷王国同埃及之间的竞争,导致经济有所波动,生活水准有所下滑。
可大家还是下意识觉得,这只是暂时的……
但纳赛尔这样的年轻人不同,而在他记事之前,阿尤布王朝就已经失去了埃及。
因此从小到大一直以来欺负他的人,摆明了就是那些科普特人、那些“基督徒”。
由于生活中的地位高低差距,纳赛尔是同对方发生过冲突的,就结果来说,他被人群殴的很惨。
若非有“教堂”里的人,帮他救治,说不准第二天就死在街头。
当然,若非如此,他也接触不到“教堂”,只能说福兮祸所依了。
这周的教堂,是在港口附近,一户阿拉伯商人的宅邸里。
对于那户阿拉伯商人,纳赛尔是挺抱有好感的,毕竟在如今的亚历山大港,还愿意资助穷人的富人,其实已经不多了。
容许教堂在他们家举办活动,这无疑是冒着相当大风险的。
来到这处宅邸后,纳赛尔并没有急着敲门,他先是左右看顾了一遍,确定没有什么尾巴,然后再离开正门,从隔壁邻居的小门进入。
接着隐蔽的地道,他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在进门之前,里面传出来一个问题:“西蒙福音,第二卷第五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8章吃什么饼?(第2/2页)
接着纳赛尔便回答到:“那先知立在高处,向世人宣告自己的身份。”
而后,门才被打开,放他走进去。
现在“教堂”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大家或三或两的各自蹲坐,交流着最近发生的事情。
他们有的谈到隔壁家的邻居把自己女儿嫁人了,又有人说有军团在强行征兵。
这些邻里之间的琐碎事情,成了礼拜前的打发时间的办法。
纳赛尔没怎么关心,转而走到了祭祀台前,帮着司铎准备圣体。
在摸到那些那些面包的时候,又感觉有些奇怪,因为这些饼的形制和先前有所不同。
察觉到纳赛尔的奇怪后,那位有些年纪的司铎没直接开口,只是流露出一个带有善意的笑容。
等到人来的差不多后,传教士便带着大家一同祈祷而后布道。
“在场的许多人可能已经听过了,又有许多人未曾听过。”
“我要告诉你们,昔日以色列人追随先知摩西,离开埃及的时候,并非一帆风顺。”
“在出埃及之后第二个月十五日,以色列全会众在旷野向摩西和亚伦发怨言。”
“以色列人对他们说:我们宁愿在埃及地死在耶和华手中!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吃饼得饱。你们却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要叫这全会众都饿死啊!”
司铎说了一个纳赛尔听过几次的故事,这个故事纳赛尔其实是真的很有感触。
在这节经文中,以色列人虽身为奴隶,却因为“肉锅”而怀念奴役生活。
这揭示了压迫结构的残酷现实:压迫者常以温饱作为交换,换取被压迫者对自由的放弃。
在这种情况下“肉锅”难道能算是压迫者给予的恩典吗?
不,“肉锅”是为了使人甘愿停留在不公义的秩序中。
紧接着,司铎又针对这段经文的后半段继续进行了解析。
走向公义的路不会是舒适的,它必须穿越旷野,忍受饥饿与迷惘。以色列人虽然逃脱了法老的暴政,但在面对现实困苦时,他们依旧会怀念过去。
这代表着真正的自由不是逃离压迫那么简单,而是要忍受重塑生命秩序的痛苦过程。
这个角度,纳赛尔其实不太理解,但也不会去反驳。
当这一段,有些人听懂,有些人听不懂的布道结束后,紧接着便是分发圣体、圣血。
许多来到“教堂”的信众,其实都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这一点的食物分发。
同其他基督教的教堂不同。
他们这个教堂,在分发圣体的时候,一向比较“豪迈”。
许多时候都不需要掰饼,而是直接把新鲜出炉的无酵饼一整个塞入参与弥撒的人手中。
至于圣血,也会一人一个杯子,让众人一饮而尽。
但今天不一样,今天的派发的并非原先的无酵饼,而是经过发酵的面包。
这些发酵过的面包,整体来说,松软了许多,呈现着原型,上面又有着十字架的印记。
大家其实很少吃到这种食物,在领取的时候,都颇感意外。
但除了纳赛尔之外,其他人在完成这些仪式后,其他人便直接离开“教堂”
只有纳赛尔来到司铎身边,帮着收拾圣器,顺带着将为什么更换圣体的疑惑问了出来。
“这有什么好问的吗?难道不是有的吃就行?而且你不觉得发酵过的面包难道不比无酵饼要更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