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灯火辞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七百四十四章灯火辞行(第1/2页)
    傍晚的风裹着雨后的微凉,掠过乌镇西栅的河道,将岸边灯笼的暖光揉碎在水里,泛着细碎的粼粼波光。
    苏木推着徐佳莹的手推车走在最前,车上放着给沈父沈母准备的薄毯。
    夜里临水风凉,怕他们受冻。
    沈亦舟则牵着苏锦的手,走在中间,指尖轻轻摩挲着她掌心的软肉,偶尔低头跟她说两句悄悄话,惹得苏锦脸颊泛红,却也忍不住嘴角上扬。
    “前面就是我提前租好的茶座,”沈亦舟指着河道边一处挂着“枕水茶寮”木牌的角落,“视野最好,既能看灯笼倒影,又能看到远处的石桥,等会儿烟花绽放时,在这里看正合适。”
    茶座老板早已候在门口,见他们来,连忙笑着迎上前:“沈先生订的位置已经备好,泡了今年的雨前龙井,还温了些桂花酒,你们慢用。”
    几人落座时,天色恰好暗透,岸边的红灯笼次第亮起,从巷口一直延伸到河道尽头,像一条流动的红绸带。
    沈母靠在栏杆上,看着水面上晃动的灯影,忍不住感叹:“江南的水真是柔,连带着灯光都比北方的温柔,不像家里的路灯,亮得刺眼,少了这份婉约的味道。”
    徐佳莹递给她一杯温热的桂花酒,笑着说:“这水是乌镇的魂,不管是白天的乌篷船,还是夜里的灯笼影,少了水都没了灵气。你看那座石桥,雨刚停的时候,桥洞倒映在水里,像个完整的月亮,特别好看。”
    沈父则跟苏木并肩站在茶座边缘,望着远处黛色的屋檐,聊起了北京的秋色。
    “北京的秋天也有味道,香山的枫叶红得像火,颐和园的银杏落下来能铺满地,就是风比乌镇烈,吹在脸上带着点疼。”
    “等秋天你们来北京,我带你们去地坛公园,”沈父拍了拍苏木的肩膀,“那里的银杏林是老品种,树龄都有几十年了,金黄一片,比照片上还好看,到时候让亦舟给你们拍些照片,肯定能当木槿漫改的素材。”
    苏木笑着点头:“那可太好了!我正想收集些南北秋景的对比素材,放在《梅下花事》的番外里,让读者看看江南的柔与北方的烈,都是不一样的美。”
    正聊着,一阵熟悉的笑声从巷口传来,苏锦抬头一看,只见李默背着画板,手里还捧着刚出版的《乌镇年俗记》,正沿着河道采风。
    他穿着件米色的风衣,头发被风吹得有些乱,却难掩眼里的兴奋,看到苏锦一行人,立刻加快脚步跑过来。
    “苏叔、徐阿姨,还有叔叔阿姨!真巧,你们也来西栅看夜景?”李默举起手里的书,“我刚给新书拍了些夜景素材,想加在再版的插图里,你们要不要看看?”
    沈母连忙接过书,翻开一看,里面不仅有乌镇的年俗记录,还有不少李默手绘的插图。
    有腊月里炸春卷的场景,有除夕守岁的炭火盆,还有雨中西栅的灯笼倒影,每一幅都透着烟火气。
    “画得真好!”沈母指着一幅“腊梅树下写春联”的插图,“这场景跟你们家院子里的腊梅太像了,连花瓣上的雪粒都画得清清楚楚,比照片还生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百四十四章灯火辞行(第2/2页)
    李默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从背包里拿出两本签好名的书,递给沈父沈母:“这是给你们的,里面写了不少乌镇的年俗故事,比如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要抹门框,腊月二十四掸尘要扫屋顶,你们回去慢慢看,要是对哪个习俗感兴趣,我再跟你们细说。”
    他还兴致勃勃地讲起了乌镇的“水灯习俗”:“以前除夕夜里,街坊们会在河里放河灯,灯上写着新年愿望,顺着水流漂远,据说愿望能被河神听到,特别灵验,今年跨年,我们打算在东栅河边搞这个活动,到时候锦儿和亦舟也会来帮忙,你们要是有空,也可以来看看。”
    沈母听得入迷,连忙说:“可惜我们明天就要走了,不然真想看看放河灯的场景,下次再来,一定要赶上你们的跨年活动,跟大家一起守岁、放河灯。”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咻”的一声,紧接着,一朵金色的烟花在夜空炸开,像一朵盛开的菊花,花瓣缓缓散开,照亮了半个西栅。
    苏锦下意识往沈亦舟身边靠了靠,肩膀轻轻抵着他的胳膊,沈亦舟立刻会意,伸手揽住她的腰,将薄毯往她身上裹了裹。
    “别怕,是烟花,等会儿还有更好看的。”
    徐佳莹看着两人依偎的模样,悄悄碰了碰苏木的胳膊,眼里满是笑意。
    苏木回望她,轻轻握住她的手。
    从青涩相恋到安稳相守,他们也曾像苏锦和沈亦舟这般,在烟火下心动,在岁月里沉淀,如今看着女儿找到值得托付的人,心里满是踏实的暖意。
    烟花一束接一束,引得河道边的游客阵阵欢呼。
    李默举着画板,飞快地勾勒着烟花的轮廓,嘴里还念叨着:“这个角度好,能把烟花和灯笼都画进去,再版的时候加在书里,肯定能吸引更多读者。”
    沈母靠在徐佳莹身边,看着漫天烟火,轻声说:“以后锦儿和亦舟结婚,咱们也在河边放烟花,邀请街坊们都来热闹,让他们在乌镇办一场最有江南味道的婚礼。”
    徐佳莹笑着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到时候让周慧给锦儿做套最漂亮的汉服嫁衣,绣上满裙的腊梅,再请杨大爷的茶馆做喜宴,让大家都沾沾他们的喜气。”
    夜色渐深,烟花落幕时,众人沿着河道往回走。
    李默还要继续采风,跟他们道别时,还不忘叮嘱:“叔叔阿姨下次来,一定要跟我说,我带你们去看乌镇最地道的习俗,保证让你们不虚此行!”
    回到家时,崔姝还在客厅等着,桌上摆着刚煮好的汤圆,芝麻馅的,冒着热气:“快吃点汤圆暖暖身子,夜里风凉,别冻着。”
    沈母拿起一个汤圆,吹了吹放进嘴里,甜糯的芝麻馅在嘴里散开,忍不住说:“崔姝的手艺真是全能,不管是烧麦还是汤圆,都比外面买的好吃,要是能天天吃到就好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