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就像陶成道那样去冒险,结果成了笑话,只会让那些人觉得他们是对的。
所以,不仅要飞起来,还得平安回来。
在热气球这件事上,目前朱祁钰不需要有人为此送命。
等火势旺了,有人愿意拼命,他或许还会夸奖他们。
陶有道听完,只能点头,毕竟皇帝也是为他好。
“那陛下,臣先去学校看看。”
“去吧。”
“谢陛下。”
陶有道走后,朱祁钰才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不是因为热气球的事,而是国子监那边的问题。
航天有什么用?外交花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发展武器又有什么用?不如把这些钱用来改善百姓生活。
难怪洪武年间很快就堕落了,土木堡之后没多久,这种言论就到处都是,而且都是些读书人。
但朱祁钰不在意,不管他做什么,史书上总会写一句。
正史写不了,也不妨碍这些读书人自己记下来。
反正只要自己不脸红,他们也翻不起大浪。
在学校里,各种事情都发生了。
陶有道看着搭好的支架,中间空地上堆满了干草。
这是为了他从高处掉下来时,还能保住性命。
另外还有一个伞包,可以增加空气阻力,减缓下落速度。
四周埋进地里的锚钩,是用来固定热气球的,一旦升空,绳索就会把热气球牢牢拴在原地。
而使用的热气球还没送到,只有明天起飞那天才会出现,一直被严密看守着,怕被人动了手脚。
朱祁钰没有邀请别人来看,因为百米高空,根本不用靠近看。
大明的城墙也就三丈多高,只要一飞起来,热气球这么大,整个京城的人都能看见。
所以必须发个告示。
防止老百姓惊慌,引起事端。
至于维持秩序,就交给五城兵马司去办吧。
京城的百姓对带人升空这事议论纷纷,很多人时不时跑到学校外面,想提前看看这个神奇的东西。
但这也只限于别的城区。
西城区的人却显得很平静。
这不仅是因为西城区大多是锦衣卫和厂卫的人,还因为郕王府试验的时候,热气球飞起来的事早就不是秘密了。
东城区的酒馆里,因为这里读书人多,官员也多,服务业自然发达。
茶馆和酒楼也大多集中在这一带。
煮一壶浑浊的酒,摆几盘小菜,学生们就能举杯畅谈理想。
当然,也少不了谈论国家大事。
“飞天?哪有那么容易?”
一个穿青衣服的秀才,满脸通红,摇晃着脑袋说:“圣人走错了路,被人骗了,我们应当勇敢地劝他,如果人能飞上天,那不就是神仙的本事了吗?”
“陈英说得对,圣人要是被一些奇巧的玩意儿迷住了,大明就危险了。于尚书在危难中撑起国家,我们读书人也应该辅佐君王走正道。”
另一个人神情平静,开口附和陈英的话。
“你们知道,那个想飞上天的是谁吗?”
一个人压低声音,像是要说出一个惊天的秘密。
“谁?”
几个秀才也都低下身子,靠近那人问。
“陶有道。”
那人神秘地说。
“陶有道?就是那个出身低微的工匠暴发户?”
陈英不屑地叫道:“就是他,他家祖上说要造什么飞天椅,结果带着几个鞭炮、两个风筝,摔死在山崖下了。”
“没错,现在陶有道迷惑皇上,才有这飞天的事。”
说话的秀才点点头,把事情连在了一起。
“真是岂有此理!”
秀才猛地拍桌子,咬牙切齿地说:“这样胡说八道,我看他是自作自受,活该,但迷惑圣上,罪大恶极。”
“听说飞天的地方是在那什么学校,那里都是些不学儒家学问的人。”
说出陶有道名字的秀才继续说道。
“哼,不学儒家学问,哪来的功名,没有功名,怎么报效国家,安定天下。”
听了这话,秀才不屑地说。
自从圣人登基以来,就没怎么过问国子监。
最近一次还是京城有危机时,于尚书送回学生的时候。
但是那所学校,是圣人亲自当校长,地位极高,教的都是些下等人。
秀才们虽然心里不满,但科举没变,对他们也没太大影响,也就图个嘴上痛快。
“明天圣人可能会去那所学校,我们去看看吧?”
有人突然提议说:“一起去吧,一起去吧!”
陈英醉得东倒西歪地说,如果能在圣人面前露个脸,对秀才来说可是件好事。
阳光从厢房的纸窗透进来,照出了窗棂上的花纹。
朱祁钰正拿着蒸笼里的包子,面皮软嫩,手感很好,还带着点温热。
耳边传来一声轻哼。
他睁开眼,就看见杭惠茹那双眨巴的眼睛,见他醒了,眼睛立刻弯成了月牙。
她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朱祁钰又动了动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