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9章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1/2页)
    皇帝如此隆重的接一尊大鼎入宫,这个消息不出意外的,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这鼎到底是什么东西,成为了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最关注的无疑是达官显贵,纷纷行动起来打听消息。
    朱元璋压根就没隐瞒,很快他们就从运输大鼎的士兵那里,得到了确切消息。
    徐大将军打败元军,意外从地下挖出来的。
    得知鼎的来历,李善长和宋濂二人马上就猜到了真相。
    这大概率是殷商礼器。
    尤其是李善长,得知船靠岸后皇帝第一时间就召见了马钰,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同时他心中也非常的愤怒。
    以前遇到类似的事情,皇帝肯定会第一时间找他过去商议。
    这次,从头到尾都没有告诉他。
    到现在他这个丞相还被蒙在鼓里。
    宁愿相信一个来历不明的乞丐,也不愿意相信我是吗?
    好好好,朱元璋你不要后悔。
    内心发了一番狠之后,李善长终于还是冷静下来,开始认真思考这件事情。
    皇帝大概率要用这座鼎做文章,而且他也大致能猜到一些。
    一起打拼那么多年,他们相互之间都很了解。
    现在的朱元璋,迫切的想要证明大明是天下正统。
    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拿殷商礼器做什么,就不难猜了。
    只是,就算这鼎是商王祭天的礼器又能如何?
    现在又有多少人肯认这个东西?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才智,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可他们还是这么做了。
    是糊涂了,还是另有打算?
    这让他很疑惑,也是最让他生气的地方。
    他感觉自己正在失去对一切的把控。
    而且这一切,都是那个小乞丐带来的。
    不行,必须要采取行动了,不可坐以待毙。
    只是,到底要如何做呢。
    对别人他有很多办法,最直接的就是派人将其暗杀了。
    这是对付敌人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可马钰是马皇后认定的从侄,他是绝不愿意轻易得罪马皇后的。
    这也就意味着,很多过激的手段不能用。
    一时间他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就在李善长纠结的时候,外界关于大鼎的传闻越来越多。
    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内情,即便知道了大鼎是在安阳挖出来的,依然一脑门的浆糊。
    不就是挖坑的时候挖出来一尊大鼎吗?值得皇帝如此重视?
    不可能,这鼎肯定有秘密。
    可到底是什么秘密呢?
    这次任凭他们再怎么打听,都无法获得进一步的消息了。
    毕竟,运送大鼎的人也同样不知道内情。
    倒是有人将鼎的样式,规格之类的给透露了出来。
    盘龙纹、饕餮纹、重达千斤,除此之外再无别的线索。
    不过这三个线索也已经足够让人浮想联翩了。
    这种纹饰,这种规格,十有八九是王鼎。
    只是到底是哪个王的王鼎呢?
    世界上并不缺聪明人,很快就有人查到,那里很可能是殷商故都所在。
    也就是说,这鼎可能和殷商王室有关。
    然后争议就来了。
    有人认为,如果这真的是殷商王室祭天的大鼎,那皇帝如此重视是理所应当的。
    而且这大鼎早不出晚不出,偏偏在大明建立的第一年出。
    这代表啥?
    代表大明天命所归。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且不说这鼎到底是不是殷商王室所有,就算是的又能代表啥?
    商王朝都哪辈子的事情了?
    再说他们的天命早就转移给周王朝了,而且我们现在推行的也是周礼。
    殷商礼器能代表什么?
    经常在网上吃瓜的朋友都知道,一件事情如果一面倒的认同,或者是一面倒的反对,话题性大多都无法持久。
    只有那种对立特别严重的话题,才容易破圈,且经久不衰。
    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
    赞成的和不赞成的,开始了互相争辩。
    一方说,华夏那么多朝代,祭天的礼器数不胜数。
    按照你们的逻辑,那是不是随便挖出一个朝代祭天的鼎,都能代表天命啊?
    这么一算,天命也太不值钱了。
    另一方就说,儒家历来崇尚三代圣王之治,殷商亦为三代之一。
    你们否认殷商天命,就是背弃儒家思想,就是数典忘祖。
    原本只是单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慢慢的就开始上情绪了。
    必须得证明我是对的他是错的。
    于是双方开始旁征博引、论经据点,自己说不过就开始拉亲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