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凭什么她敢我不敢!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轻,“她说……谢谢你一直没放弃石头。”
    陈拾安怔住。这是林嫂第一次主动提及儿子的名字。
    他接过保温桶,触手温热,像捧着一颗跳动的心脏。“替我谢谢你妈妈。”他说。
    石头点点头,转身要走,却又停下:“师父,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你说。”
    “如果有一天,我不画画了,你还愿意听我说话吗?”
    雪花静静落在男孩肩头。陈拾安蹲下来,与他平视:“石头,画画是你的一种语言,但你的声音本身就有价值。哪怕你一辈子都不再碰画笔,只要你开口,我就一定会听。”
    男孩的眼眶红了。他没哭,只是用力点了点头,然后跑进了夜色里。
    回到屋里,陈拾安打开保温桶,香气扑鼻。他盛了一碗,坐在桌前慢慢喝着,目光落在墙角那台老式录音机上。忽然,它发出一声轻微的“咔哒”声,像是内部弹簧松动,又像某种回应。
    他走过去,轻轻抚过机身斑驳的漆面。这台机器曾录下无数沉默者的低语,也曾播放过师父临终前的最后一段话:“拾安啊,世人总以为道在高山古刹,殊不知,真正的修行,是在别人不敢听的地方,坚持去听。”
    他取出U盘,将今日所有应急记录备份上传。随后登录公安部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提交了一份名为《基于AI语音识别的未成年人高危行为早期预警模型构建建议》的技术提案。附件中详细列出了“夜语亭”运行一年来的数据分析结果、干预成功率曲线、以及由林晓雨等首批志愿者提供的“幸存者语料库”。
    凌晨两点,邮箱回信抵达:
    >尊敬的陈老师:
    >您的提案已被列为“2025校园安全数字化工程”重点参考文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将于正月初八召开线上研讨会,邀请您作为主讲嘉宾分享经验。
    >另,全国妇联拟联合发起“倾听一百城”公益行动,首批试点涵盖100所流动儿童集中学校,希望“青囊云”能提供技术支持。
    他看完,没有立即回复,而是打开窗户。寒风灌入,吹散了屋内的暖意,却让他头脑清明。
    这个世界从来不会自动变好。它只是在某些人不肯闭嘴、不肯闭耳、不肯闭心的时候,悄悄松动了一丝缝隙。
    第二天清晨,村里小学的广播响了起来。
    是小梅的声音,带着些许紧张,但异常清晰:
    >“大家好,我是五年级二班的小梅。今天我要录的留言是??‘妈妈,我知道你嫌我胖,可我还是想吃你包的韭菜饺子。你不回来过年,我自己学会了剁馅,虽然切得不好看,但我真的很想你。’”
    广播结束后,教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掌声。班主任红着眼圈走上讲台:“同学们,谁还想说?今天不限时。”
    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与此同时,远在成都的精神卫生中心病房里,林晓雨正戴着耳机,参与“少年声库”的首次远程培训。讲师是北京一位资深心理危机干预专家,课程主题为《如何避免共情耗竭》。
    当讲到“帮助他人前,先确认自己的情绪容器是否满溢”时,她举手提问:
    >“老师,如果我的容器早就碎过一次,但现在有人正往下掉,我能不能先跳下去接住他,再想办法爬上来?”
    全场沉默。
    片刻后,讲师轻声回答:“可以。但你要记住,不是每次都能两全。所以,请务必让上面的人知道你在哪儿,让他们能及时拉你一把。”
    林晓雨点头,记下了这句话。
    课程结束,她独自坐在窗边,望着楼下院子里几株含苞的腊梅。手机震动,是“夜语亭”后台推送的新消息:
    >【恭喜!您已成为首位通过考核的“少年声库”正式志愿者】
    >授权编号:VK-001
    >首播时间:正月初十晚八点
    >主题:《那些没人听的话,我都记得》
    她盯着屏幕看了很久,然后打开录音软件,试了一句开场白:
    >“你好,我是晓雨。我也曾经觉得,我的声音轻得连风都会忽略。但后来我发现,正是这些轻如尘埃的声音,才最不该消失。”
    声音清亮,不再颤抖。
    正月初六,摄制组准备返程。周婉找到陈拾安,递上一段剪辑样片。画面从山村雪景切入,依次展现孩子们使用“倾听角”的日常,穿插林晓雨的录音片段、小禾获救的新闻报道、以及“年度百声集”的征集场景。结尾定格在那只纸扎灯笼上,旁白缓缓响起:
    >“在这个时代,我们教会孩子读写算,却忘了教他们如何说出内心的痛。也许,真正的教育,始于有人愿意蹲下来,听一场无声的呐喊。”
    陈拾安看完,只问了一句:“什么时候播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