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粉丝见面会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拾安!你开张了!”
    陈拾安成功地卖出去了自己摆摊的第一个手工作品,李婉音显得比他都要兴奋激动得多。
    刚刚在一旁她可是听得清楚、看得清楚,那么一个小小的木雕笔筒,就这么以四百块钱的价格卖了...
    槐树的叶子在夏末的风中轻轻翻动,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在心理咨询室门前洒下斑驳的光影。蝉鸣声此起彼伏,像是为这个季节谱写的最后乐章。陈拾安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份档案,眉头微蹙。
    那是林阳的高考志愿表。
    “第一志愿??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第二志愿??教育学,第三志愿??社会工作。”他低声念着,指尖在纸上轻轻划过,“全部,都是和人有关的专业。”
    他笑了。不是欣慰,而是某种更深沉的东西??像是看着一粒种子终于破土而出,迎着光伸展枝叶。
    门被推开时,阳光正好斜照进来,映出一个瘦高的身影。林阳站在门口,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和牛仔裤,肩上背着画册包,脸上少了往日的阴郁,多了几分平静。
    “来了。”陈拾安抬头,语气自然得像每天都在等他。
    “嗯。”林阳走进来,坐下,没说话,只是把画册放在桌上,推到陈拾安面前。
    陈拾安翻开,第一页是一幅素描:一对母子并肩走在工地上,女人扛着水泥袋,男孩背着书包跟在后面,影子拉得很长。画角写着:“她走得比我慢,可从没停下。”
    第二页是心理咨询室的窗,槐树的枝桠探进画面,一只乌鸦停在窗台,翅膀微微张开,却不再飞走。
    第三页是陈拾安的背影,站在槐树下,仰头望着夜空,手里握着一本旧书,风掀起他的衣角。
    “这些……”陈拾安声音低了些,“是你这段时间画的?”
    “嗯。”林阳点头,“我妈说,你要出一本书,叫《听风的人》。我想,我也该留下点什么。”
    陈拾安沉默片刻,合上画册:“你知道吗?周老师那本书印了三千册,不到一个月就断货了。出版社要加印,说有大学的心理系想拿它当教学案例。”
    林阳抬起头,眼神微动:“真的?”
    “真的。”陈拾安看着他,“你妈妈那天在展览上说的话,很多人都记住了。‘我不是个好妻子,但我可以做个好妈妈’??这句话被印在了书的扉页。”
    林阳的喉结动了动,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画册边缘。
    “你后悔过吗?”陈拾安忽然问。
    “什么?”
    “后悔离开那个家,后悔跟着妈妈住工地,后悔花那么多时间画画而不是刷题?”
    林阳摇头,很坚决:“不后悔。如果我没走,我现在可能已经死了。或者,活得比死还难受。”
    “那你现在呢?”
    “我还在怕。”他坦白,“怕考不上大学,怕我妈累倒,怕自己不够好……可我不再躲了。我知道,怕也没用,但只要我在往前走,就还有希望。”
    陈拾安笑了:“你知道吗?这才是真正的勇敢。”
    林阳也笑了,很轻,却真实。
    两人静默了一会儿,窗外传来学生嬉闹的声音,远处篮球场上传来拍球的节奏。夏日的气息浓烈而鲜活。
    “你有没有想过,”林阳忽然开口,“如果你没回来当心理老师,你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陈拾安愣了一下,随即笑:“可能在国外读博士,写没人看的心理学论文,或者在某个大城市的咨询机构,按小时收费,帮富人解决‘太成功导致的焦虑’。”
    “那你为什么回来?”
    “因为我欠这座城一句话。”他说,“我小时候没人听我说话,可如果我不回来,谁来听下一个‘我’?”
    林阳怔住。
    “你以为心理咨询师是救人的?”陈拾安轻声说,“其实我们是在自救。每一个坐在这里的孩子,都在帮我补全当年那个十三岁少年没能说出的话。”
    林阳低头,良久,轻声道:“谢谢你……听我说话。”
    “不用谢。”陈拾安说,“你愿意说,才是最重要的。”
    那天下午,林阳走了之后,陈拾安整理档案,发现抽屉里多了一封信。信封是手工折的,上面画着一只展翅的乌鸦。
    他打开,里面是林阳的字迹:
    >陈老师:
    >
    >我妈今天去工地领工资,会计多给了她两百块。她回来的时候哭了,说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靠自己的力气挣到钱,没被人克扣,也没人骂她。
    >
    >她把那两百块塞给我,说让我买参考书。
    >
    >我没要。我用暑假在图书馆做义工攒了点钱,买了《发展心理学》和《绘画治疗入门》。我想以后,也能像你一样,听别人说话。
    &g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