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我教你写这个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茫茫的梯田,“这是用来浇地的,不是用来打仗的。他要是不信,开春可以派个人来看看,看看唐家庄的人是怎么把石头变成粮食的。”
    汉子们愣住了,像是没料到会是这个结果。他们原以为至少要挨顿打,甚至可能被沉塘,却没想到这少年不仅放他们走,还愿意换图纸——要知道,大覃的铁匠早就不够用了,去年冬天,光是因为农具不够,就有三个村子没能及时翻地。
    唐小山挥挥手:“护卫队,给他们备些干粮,再装两壶烧酒,让他们走。”
    等汉子们消失在风雪里,护卫队长不解:“少爷,就这么放他们走?万一他们再来捣乱怎么办?而且那梯田图纸,是您和老秀才熬了多少个通宵才画出来的,就这么换给大覃?”
    “他们不会来了。”唐小山望着香案上的牌位,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牌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大覃缺粮,更缺能让粮食增产的法子。用图纸换铁匠,对他们来说不亏。”他顿了顿,补充道,“让人盯紧他们,看他们往哪去,是不是真回了大覃军营。”
    三日后,北凉传来消息:大覃使者果然答应了用铁匠换图纸,还额外加了二十车铁器,说是“见面礼”——有锄头、镰刀,还有些战马的马蹄铁,显然是下了血本。袁天淳在信里加了句:“沙狼部落的马蹄铁已能凿穿北凉的铁甲,铁木真的儿子正在月牙泉附近操练骑兵,需当心。他们最近和大覃走得很近,怕是在谋划什么。”
    唐小山把信揣进怀里,去学塾找周先生。学塾的窗台上冻着冰花,像一幅幅小小的画,孩子们正在描红,阿秀的小脸红扑扑的,手里的毛笔握得紧紧的,纸上的“人”字写得歪歪扭扭,却每一划都很用力。
    周先生正背着手在屋里踱步,见唐小山进来,连忙拱手:“唐公子有事?”他的山羊胡上还沾着点墨渍,显然是刚才教孩子写字时蹭的,袖口也磨破了个洞,露出里面打了补丁的棉絮。
    “周先生,南楚想要的水战秘籍,我给你找到了。”唐小山从怀里掏出本线装书,封面上写着《泾河治水记》,纸页已经泛黄,边角卷起,显然是本老书。
    周先生眼睛一亮,伸手就要接,手指因为常年握笔,指腹上结着厚厚的茧子。唐小山却往后一缩:“这书里记的都是怎么疏河道、筑堤坝,没有半点打仗的法子。但你要是能看懂,就知道怎么让船在浅滩走得快,怎么在激流里稳住舵——这些,比水战秘籍有用多了。南楚不是总闹水患吗?学会了这个,至少能让百姓少受点罪。”
    周先生捧着书,手指抚过泛黄的纸页,忽然红了眼眶:“唐公子大仁大义!周某回去后,定奏请陛下,派最好的织工来唐家庄,教大家织云锦!南楚的云锦织法,要是能传到这里,姑娘们就能多门营生了!”他说着,竟对着唐小山深深鞠了一躬,花白的胡子都快碰到地面。
    雪停的时候,周先生带着《泾河治水记》离开了唐家庄。阿秀追在马车后面,举着张描红的“人”字:“周先生,等你回来,我教你写这个字!”马车走远了,她还站在雪地里,举着那张纸,像举着个宝贝。
    唐小山站在学塾门口,看着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老镖师不知何时站在他身边,手里转着个铁球,铁球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少爷,您就这么信他?南楚和咱们非亲非故,万一他们学了治水的法子,反过来用在战场上怎么办?”
    “信不信不重要。”唐小山望着远处的水坝,坝基上的雪被夯土的热气融化了,露出黑黝黝的泥土,像大地裸露的胸膛,“重要的是,他知道了唐家庄有比打仗更重要的东西。”
    数日后,大覃的铁匠们到了。五十个汉子推着独轮车,车上装着他们的工具箱,锤头、砧子在雪光下闪着冷光,还有个老铁匠带着个铜制的风箱,说是祖传的宝贝。为首的老铁匠胡子雪白,据说曾给大覃将军打过长枪,手臂上还有道狰狞的疤痕,是当年打铁时被火星烫的。
    “唐少爷,俺们可不是来换图纸的。”老铁匠把工具箱往地上一放,“哐当”一声,震得地上的雪都跳了跳,“俺们是听说唐家庄的梯田能多打粮,想来学学——俺们那疙瘩,十年九旱,要是能有这法子,乡亲们就不用饿肚子了。”他身后的年轻铁匠们也跟着点头,眼里闪着期待的光。
    唐小山看着他们冻裂的手掌,掌心的老茧比石头还硬,忽然想起袁天淳信里的话:“乱世如棋,棋子亦能成棋手。”他笑着挥手:“王师傅,带老哥们去烧窑坊暖暖身子,今晚杀两头猪,给大家接风!”
    黑风寨的汉子们还在夯土,号子声混着学塾的读书声,在雪后的晴空里传得很远。唐小山走到梯田边,抓起一把雪,雪在掌心慢慢化成水,凉丝丝的,却带着股子暖意——那是土地的温度。
    他知道,江湖的风还会吹,说不定哪天又会卷起漫天风雪。但只要这水坝能挡住洪水,这梯田能长出粮食,这学塾里能传出读书声,唐家庄的人就敢跟这乱世硬碰硬。
    远处的山坳里,新修的栈道上有个小小的身影在挪动,是阿秀背着筐,给修路的人送热汤去了。筐沿的红布条在白雪里格外显眼,像一抹跳动的火苗,映得人心头发亮。她走得不快,雪深路滑,每一步都要踩稳了才敢迈下一步,却没停下过。
    雪又开始下了,轻轻巧巧的,落在唐小山的发间、肩头。他忽然觉得,这雪不是来冻僵土地的,是来给种子盖被子的。等明年开春,雪一化,那些藏在土里的新芽,定会挣出更绿的颜色来。就像唐家庄的人,不管经历多少风雪,总能在春天里,把日子过出点盼头来。
    他转身往回走,祠堂的方向传来了打铁的声音,“叮叮当当”,是大覃来的铁匠们开始干活了,他们在给唐家庄打新的犁铧,准备开春用。这声音混着学塾的读书声、水坝的夯土声,在雪地里织成一张网,把唐家庄的日子,牢牢网在里面,暖烘烘的,冻不着,也散不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