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33章 兮吉甫 ? 叁(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周王师亦步亦趋,在虎贲卫士的簇拥下入了城。过逵道、穿过社稷坛,在太庙前停下。召公虎除去戎装,换上朝服,向周天子与庙内列祖列宗禀报此行战况。随后刀枪入库,设宴饮至,并献西戎之俘于太庙。
    周王静大喜,表彰了召公虎一行之功勋。
    其中,兮吉甫、仲山甫一武一文居功至伟,南仲、师寰、方叔亦各有军功,悉皆封赏。
    依大周官制,三公9卿9年一大考,大夫三年一考功,布衣五大夫皆刚受任命不到三年,虽立大功,还是先录于功劳簿内,暂未提拔。
    众卿大夫纷纷贺喜,时至黄昏,众臣皆离席而散。
    出了太庙,兮吉甫却毫无归家之意,他拉住仲山甫道:“仲山兄,你我还有要事要办!”
    仲山甫一愣,道:“兮兄莫不是要去大有楼叙话?”
    “非也,”兮吉甫神秘兮兮道,“去工坊!”
    “工坊?”
    仲山甫显然不明就里,他身为司市,管理市场,归属大司徒所辖,可工坊却是大司空王子望及其属官的地盘。不过兮吉甫没留给仲山甫发问的时间,已然驾车前往工坊。
    工坊聚集了镐京城经验最为丰富的匠师们,二人来到青铜冶坊,在此值守的冶氏吏员见是同僚来访,倒也客气。
    这时,兮吉甫冷不丁将从西戎那收缴的青铜长戈取出……
    饶是匠师们锻冶兵器无数,乍见这青铜长戈时,都惊呼“不可思议”,传递一遍,皆被这精湛的冶炼技术所叹服。
    一老铜匠苦笑着摇头,面色不甘:“若要打造如此之戈,怕是要用上好铜矿,加之反复锻造,温度适宜,百次方可造一……不过,这如何可能?”
    仲山甫插问道:“好铜矿,何处得来?”
    又一铜匠接道:“即便是铜绿山出产之高品铜矿,亦无法达如此硬度,想必是加入独特辅料,方可得成。”
    “独特辅料?可否得知?”仲山甫道。
    “办法是有,不过……”对方支支吾吾。
    “快说!”兮吉甫迫不及待。
    老铜匠道:“将此青铜戈头重新炼化,将铜水融化倒出,或许可以验明所掺何物。只是此过程势必耗时良久,且怕损耗颇巨,需要至少十支铜戈,方可测出。”
    兮吉甫沉吟片刻,道:“便与你十支!尔等速速赶工,务必于明日天明前验出。”
    老铜匠犹豫道:“这……”
    “怎么?”兮、仲山二人忙道。
    “这太过暴殄天物罢……”老铜匠心有哀戚。
    “无妨,”兮吉甫哭笑不得,“无甚大不了,用完了,再去找西戎晦气。”
    老铜匠方道:“二位大夫如此嘱咐,我等必尽力而为。”
    言罢,老铜匠便呼来十余名学徒,架炉、生火、制范、反复浇筑,忙得不亦乐乎。
    兮吉甫、仲山甫也一直在匠坊等到深夜,实在熬不住了,便找个墙角和衣而卧。
    待到黎明四更,兮吉甫、仲山甫被铿铿锵锵的铸造声吵醒,拿惺忪睡眼一瞧,工匠们还在彻夜奋斗,心生敬佩。
    “二位大夫,大有收获!”老铜匠很是兴奋。
    “请讲。”二人眼中放光。
    老铜匠拿出一金属块,在摇曳火光下晃了晃,可见其遍体乌黑,道:“经过一夜反复溶练,把铜水全部排净,其内便是此矿。”
    仲山甫接了过来那金属块,虽体型不大,但分量很重。
    老铜匠接着道:“我一辈子为周王室铸造铜器,数以千计,然而今日之铜,却绝非铜绿山所产。这块重物乃是比铜矿更坚硬、更沉重之物,非为中原物产。”
    “可否是铁?”仲山甫道。
    “亦非铁也,铁名恶金,虽质重,但熟铸后柔软无比,无法为坚锐之器也,故弃之不用。”老铜匠摇头道。
    “那此乌金又从何而来?”兮吉甫问道。
    老铜匠道:“我幼时曾闻,在淮夷、荆楚出产一种硬矿,其硬度数倍于铜,只是未曾得见。”
    “淮夷?”兮吉甫若有所思。
    仲山甫突然来了精神,拉住兮吉甫道:“兮兄,弟正有一大计,与淮夷有关。”接着,如此这般,对兮吉甫说了一番。
    兮吉甫大喜,道:“那我二人速速上朝,奏明天子此事!”
    言罢,天已快亮,二人出了工坊,简单换了朝服,便匆匆参加朝会而去。
    今日是王师凯旋后的首次朝会,周王静心情不错。朝会一开始,便让召公虎把此次西征之事从头到尾细细汇报一番,听到精彩处,龙颜大悦。
    不由弹冠而喜,起身道:“太保,料理完西戎之事,下一步有意兵发何方?”
    “兵发……”召公虎闻言,迟迟回不过味来,不知如何回答。
    兮吉甫也是心中一凛,心想周王师刚班师回朝,三军还未歇息,怎么,这位少年天子又想着攻伐之事?穷兵黩武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