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色铁青。
就在此时,鲁国国君特使来到,言说鲁国遭遇国丧,鲁侯敖故而无法前来,特派使臣向周天子致歉。
周王静闻言大怒,拍案道:“甚么国丧?齐侯同样遭逢国丧,为何齐侯来得、鲁侯来不得?更何况,齐侯乃是父丧,而鲁侯敖则以‘一继一及’继承兄长之位。论亲疏,兄丧比不上父丧,早也该丧服已毕,何来国丧之说?”
那鲁国特使吓得浑身战栗,跪倒在地,哭诉道:“天子喜怒。鲁侯之丧,非是父丧,而是母丧也。”
“这……”周王静这才意识到自己莽撞,妄下定论。
最后还是召公虎出来解围,他接过鲁侯国书,毕恭毕敬交给周王静,道:“天子,鲁侯接连遭逢国君、母君之国丧,以其纯孝,故而未能及时出兵伐夷,乃是其之疏忽也。”
有了台阶,周王静这才回过神来,道:“也罢,大周以孝悌治天下,忠孝难以两全,也为难鲁侯也。”
鲁国特使见周王静开恩,如逢大赦,连连叩头,道:“谢天子隆恩!”
打发走了鲁国特使,周王静也多少算找回了点面子,但好心情也算是被浇灭一大半。
卫伯和有种隐忧,天子如今与齐国联姻,对鲁国的敌意似乎是越来越强。天子治国,应当对各诸侯卿大夫一视同仁,如今厚此薄彼,早晚会有隐患。
次日,便是涂山大会的吉日。
一早,徐翎便在涂山脚下安排完毕,设好了天子召会天下诸侯的场地、用具,迎接周王静和众诸侯到来。
周王静难捱兴奋的心情,起了个大早。匆匆用罢朝食,天子便穿上出席盛典之华服,登上辇车,在六匹神骏拉动的豪车之上,神采奕奕,挥鞭西进。
在周王师身后,依诸侯爵次高低,宋公、齐侯、纪侯、莱侯、卫伯、曹伯和其余子男诸国的军队紧随其后,大军约三万有余,尘土飞扬,浩浩荡荡。
半个时辰之后,大军便到达涂山脚下。
卫伯抬头仰望,不禁感叹——好一座天下名山!
说起涂山,便不得不提大禹。
当年,大禹三十而立,治水路过此地时遇一涂山氏女名曰“女娇”,二人相恋并结为夫妇。二者新婚不久,水患又到,大禹便辞别妻子、踏上治水之路。
后来一次他路过家门,听到妻子生产,正是儿子启呱呱坠地时。他本想入门与亲人团聚,可山导流刻不容缓,便顾不上回家,毅然转身再去治水。如是再三,这便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之美谈。
大禹治水成功后,被帝舜任命为司空,和朝中重臣皋陶结成至交。而这位皋陶并非别人,正是涂山氏之首领。尧舜之际,涂山氏军力强大,中原无匹,与大禹所在的夏后氏结成联盟。直到大禹接受舜帝禅让,即位称王。皋陶、伯益父子先后担任首辅,涂山氏成了夏后氏最倚重的力量。
这时,共工作乱,公然反对大禹政权。于是大禹召集天下方国,在涂山会盟诸侯。那是一场划时代的会盟,前来朝见大禹的人们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正是在会上,方国诸侯们确立了禹的天下共主地位,成为夏王朝的发端。
会上有个方国名曰防风氏,乃是共工同党,有意怠慢大禹命令。大禹当机立断,就在会上杀死防风氏,以儆效尤。会后,大禹亲自挂帅,以祝融氏为先锋,最终击败共工,一统天下。
忆古思今,周王静并非首个涂山之会的模仿者。
在此前,周穆王平定徐偃王叛乱之后,继续东进、抵达9江,开始南征,最终使东南许多方国和部落归顺于大周统治。南征大胜后,周穆王会诸侯于涂山,数十诸侯来朝。
如今,故人已去,胜地犹在。涂山下筑起高台,周王静登高揽胜,淮水美景尽收眼底,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