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40章 召公虎 ? 肆(上)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转眼冬去春来,又春去冬来。
    一年光景转瞬即逝,已是公元前824年,周王静第四年,冬。
    一年间,天下河清海晏,倒也太平。上至周天子卿大夫,下至国人野人,也都落个清闲。算起来,这还是新王即位登基以后,第一次过上一整年太平无事、四夷不扰的日子。
    关外,新任大宗伯王子友的使命完成得也很出色。曹伯苏没有食言,为了洗刷“弑君继位”的恶名,络绎不绝地往洛邑和镐京敬献贡物。至于其后的山东二国之行,除了鲁国新君对亡父的谥号略有微词外,倒也平淡无奇。
    岁末,召公虎收获了难得的清闲,总算有空回一趟召邑封地休假。要知道,自从国人暴动后,他还从未如此惬意地回到采邑,十八年,他在镐京城整整提心吊胆了十八年。
    偷得浮生半日闲。
    不过,老太保操劳惯了,他的思绪始终还是牵挂着镐京,牵挂着他心心念念的少年天子——
    对周王静而言,这几年主少国疑、担惊受怕的时日总算告一段落,手下公卿大夫大都忠心勤政、夙兴夜寐,自己反倒可以当起安逸君王,真正体会一把当天子的滋味。
    只因准王后正在齐国服父丧,无法出嫁,天子年富力强,后宫空荡,略有无趣。尽管周王静掩饰不住他对沙场的渴望,但是找不到战端的他,只得把剩余的精力投向各种典礼、仪式上。
    周王静十分好学,短短一年,便把周礼中所记载的各种祭祀都尝试了个遍——
    年初,天子突然对井田之事来了兴致。于是颁布诏书道:“自余即位以来,大周连年干旱,求雨而不可得,颇为焦心。更有甚者,坊间传言王畿之旱乃是厉天子为祟之故。”
    召公虎对此哭笑不得,只得劝慰:“市井流言,天子不可当真。臣有一法,或许可让天下止息此等言论。”
    “如何为之?”
    “臣查于古籍、事典,古代先王圣贤,于每年仲春之时,皆会举行‘籍礼’以祭祀神农,祈祷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然而自共王以来,田事渐废,‘籍礼’不兴。大周以农为本,大周连年之旱或许是忘本之故也。”
    “籍礼?”周王静沉吟。
    召公虎继续道:“此礼理当由大宗伯操持,天子主祭。陛下正可以借此良机,一可示天子籍田之诚心,二可平天子兄弟不和之误解,可谓一举两得。”
    周王静拍手称道:“此策大妙!太保果能舒余之心。”
    “天子圣明。”召公虎心里长出一口气。
    所谓藉礼,就是周天子在王室籍田之上举行的农耕典礼,用来表示对上古神农氏的崇敬。古人认为之所以旱灾频仍、五谷不生,和周天子不诚心从事农事有关。当然,所谓的籍礼也并不是让周天子亲自下田耕种,而更多是一种表面仪式。
    于是,在大宗伯王子友的主持之下,周王静于仲春月沐浴更衣,亲自手执耒耜,来到了籍田之上。先是三推、然后一拨,便告礼毕,此乃表示周天子先天下而耕种,以寄托劝勉农耕之意。
    籍礼过后,鼓乐齐奏,太祝诵读《周颂》中的《载芟》一诗: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耕,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
    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
    颂诗冗长,无非就是追忆自先祖后稷以来大周把农耕放到百业之首,后世各周王都要亲自下田,为百姓作表率云云。
    籍礼只是个开头,周王静似乎对这场大祭祀意犹未尽。好在,大周最不缺的就是各种祭祀仪式,不仅周礼记载着一套复杂的宗庙祭祀制度,还根据四季不同而各有名字——
    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合称为“四时之祭”,分别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正时,于太庙中祭祀祖先。
    轮番祭祀完祖先,周王静还不过瘾,便把视野投向镐京城外——他依循古代天子祭祀大自然万物的礼法,到镐京远郊、渭水河边祭了天地,并遥祭天下各名山大川、五岳、四渎。
    此后,周王静还接待了来朝的各诸侯国君、卿大夫等,本来打算移驾洛邑、举行规模宏大的饮酒礼,以招待四方诸侯。最终被召公虎苦苦劝下,只因国力刚刚恢复,粮食歉收,不适合举行如此劳民伤财的大礼,故而作罢。
    在周天子的计划中,还有一项,乃是至于古代天子所热衷的天下巡守,分别到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一说太岳山)、南岳衡山去巡查。但一来国库空虚,二来周王静也大功未立,只得无限期搁置。
    然而,过去的这年,召公虎也听到了不少让他隐隐担忧的声音。
    不知怎的,当天下太平时,歌颂天子的阿谀之音突然变多。有的说周王静年少有为,德行赶上成、康,威武堪比穆王;有的说如今大周中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