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少师显父朝召公虎作了一揖,对众人道:“伊洛之戎名为戎人,实乃殷纣遗党,与大周世代仇雠,履有复辟之心。只因他们势弱,无法同成周八师抗衡,故而出没于伊水、洛水之间,披发左衽、祭祀殷人祖宗于山野。成周人贬之为戎,称作伊、洛之戎”
召公虎又问:“出没伊、洛之间,可知其具体所居何处?”
“便是崇山!”显父指着洛邑之南的群山道。
师寰知道,崇山又名嵩山,位居中原众山中央。“崇”者,“高”也,昔日夏朝便是发祥于此地,周朝龙兴亦是从文王伐崇开始。而武王更是看中此地造化神秀,遗命营造洛邑,称之“中国”。
正议事间,只听帐外一片喧哗。
召公虎面带不悦,质问左右道:“何事惊慌?”
一小校冲进帐内,急急报道:“禀太保,前方奏报,函谷关口失守!”
“什么?”召公虎脸色阴沉,难以置信。
师寰也大吃一惊,函谷关自古便是雄关,易守难攻,既是西都镐京的东大门,又是东都洛邑的西大门。只因两京之间素无战事,故而交由焦国代守。
没想到,伊洛之戎竟然能破关据守。如此一来,周王师出师不利,还没与敌军交手,就先棋输一着,陷入极被动之窘境。
再看程伯休父,他刚才还信誓旦旦说函谷关固若金汤,此刻一张老脸已然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召公虎怒道:“焦国国君失关,如今何在?”
小校报道:“焦伯率少量甲士溃逃,就在营外。”
“逃的倒挺快,速速宣来!”
小校领命,出帐去请焦伯。
就在前后脚功夫,又有一个小校入帐报道:“禀太保,桃林塞南面发现伊洛之戎伏兵,南仲将军正率部和戎人激战。”
召公虎问道:“贼兵有多少人马?”
“天黑夜袭喊声震天,不辨人数。”
召公虎额头冒汗,心有余悸对师寰道:“师将军,方才对亏你建言,派南将军巡夜,否则敌军突袭我大营,后果不堪设想!”
师寰也是心有余悸,庆幸自己方才直言进谏。只不过,伊洛之戎行军如此神速,短短时间内又是占据函谷、又是偷袭周营,显然其首领颇通兵法,倒是胜出大司马程伯许多。
召公虎强作镇定,对小校道:“回禀南仲将军,务必坚守待援!其余将帅,速随本帅出营探查。”
言毕,老太保转身披挂戴鍪,跳上战车,其余将帅也紧跟出帐。
此时已经近子时,乌云蔽月,天色阴暗,只听得远处桃林中喊杀震天,却什么也看不清。
召公虎神色严峻:“前方函谷失守,焦国想必也危在旦夕,大司马意下如何?”
程伯休父道:“当务之急,便是先与南将军合兵一处,击退夜袭之敌,随后大军开拔函谷救援焦国!”
“师将军,依你之见?”召公虎显然不满意老将军之策,满目期待望向师寰。
师寰向程伯作了一揖,回召公虎道:“在下非是顶撞大司马,只怕戎兵主力已悉数集于函谷要塞,据险而守,我军缺乏攻城器械,若要硬攻函谷,怕是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有理,”程伯休父倒是心胸宽广,他知错就改,“难道夜袭的伊洛之戎是佯攻?”
师寰道:“戎人在暗、我军在明,又是夜战,绝难一举剿灭夜袭南将军的敌军。末将斗胆揣测,桃林塞中的敌军只有一个目的,便是拖延、骚扰我军,实非大患。”
召公虎仍有不解,问道:“那伊洛之戎占据函谷之后,下一步又当如何?”
还未等师寰回答,只听角落中有个稚嫩声音传来:“潼关!”
师寰乍听此言,兴奋非常,难道说周王师营中另有高明之人?
众人循声望去,这才发现说话之人原来被挤在角落,正是此役召公虎的侍从方兴。
召公虎略有不悦:“方叔,军事紧急,莫乱插嘴!”
方兴也觉失礼,连连赔罪。
不过召公虎也非庸人,他稍一琢磨,也觉方兴所言有理:“潼关乃镐京城门户,一旦失守,京都便无险可守……”
师寰施了个军礼,答道:“太保,这位方叔兄弟所言甚是,伊洛之戎的下一步目标,十有八9便是潼关!”
此言一出,众人怅然,也都对方兴这少年刮目相看。
召公虎带众人重回营帐,师寰取过灯烛,抽出佩刀在地图上解说:
“伊洛之戎占据函谷,又派散兵袭扰我军,王师若被激怒,很可能会硬拼函谷,这时身后的潼关空虚,戎人得之亦是不难。届时,我军万余将士将困守桃林塞,夹于函谷关、潼关两道雄关之间,粮草一断,变成瓮中之鳖!”
众人骇然,不由得佩服师寰的高瞻远瞩。
程伯休父更是冷汗直冒,连连向召公虎谢罪:“幸而太保明察、师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