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32章 兮吉甫 ? 叁(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周西面防务发光发热。
    此二人乃王师虎将、布衣大夫翘楚,召公虎虽然不舍,但眼下暂无战事,自然应允。
    于是,老太保下令将元戎十乘编入王师之中,专门选拔优秀甲士在戎车上训练操习,以备战时之用。毕竟,元戎十乘体型硕大,并不灵活,在车辙狭小的中原派不上大用场。但在西陲,面对西戎和犬戎骑兵,元戎十乘便是超级利器。
    收拾停当,召公虎当即安排回兵,大军收拾完战利品,顺着陇山隘口,班师折返秦地。
    伏虎峪外,秦仲早就率领部族在西陲夹道欢迎周王师。
    在此次王师征西作战中,秦部落得到大批牛羊战利品,斩获颇丰,部落实力得到很大提升。秦仲对周王师感恩戴德,在部落设宴,准备为周王师饯行。
    眼看就要离开秦地,兮吉甫突然想起一事,不禁哑然失笑。自己此行光顾着行军打仗,却忘了另一个重要目的——采诗。
    席间,兮吉甫问起采集秦地诗歌之事,不料却正中秦仲下怀。西垂大夫取出一诗作,道:“昔日天子册封我为大夫之日时,族中善诗文者作了此诗,献上于我。”
    兮吉甫倒是略意外:“秦族中竟有如此之才?”
    秦仲道:“自先祖非子受封秦地为附庸,国小民寡,如今受封‘西陲大夫’,自然要修习王化,便作此诗以配乐。”
    “此乃秦之幸事。”
    兮吉甫接过此诗,见其名曰《车邻》,览毕心中一凛,却故作镇静,恭敬地将此诗交还于秦仲。
    “此诗配上秦族乐舞,那才颇具特色!”秦仲今日心情大好,似乎没觉察到兮吉甫的异样,“这几日秦族上下特地排练此舞,便是为周王师答谢送行。”
    兮吉甫不敢扫秦仲之兴,自然微笑点头。
    方兴此时正坐在一旁,看出兮吉甫面有愁容,俯耳疑道:“兮兄,此诗有何不妥么?”
    兮吉甫只是苦笑:“你听完便知……”
    不一会,秦族六十四名武士集结在大帐之前,站立八排,举木盾木刀,边吟诵便舞蹈起来: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歌者队伍齐整,舞者动作划一,声音雄浑而悲壮,响彻云霄。不禁让闻者联想到秦部落百余年来,为了守护故土付出的惨痛牺牲,皆慨叹连连。
    听罢,兮吉甫悄声问方兴道:“贤弟,可曾听出何端倪?”
    方兴揉了揉眼眶,叹道:“此诗……怕是不吉。”
    兮吉甫颇为欣慰,自己与方兴结交数年,看来这位小友几经熏陶,已颇通诗理。“诗言志,歌咏言,此诗歌之初衷。诗歌或为寄托希望,或是讥讽世风。可《车邻》此诗,却言‘逝者其耋’,‘逝者其亡’,不讳死亡大事,凶意骤生。”
    方兴怅然,道:“那此诗意为何兆?”
    兮吉甫面有戚色:“怕是秦仲将罹遇兵灾,恐不久于人世也……”
    方兴闻言,也久久沉默。
    乐舞演罢,席中众人已是热泪盈眶。召公虎翩翩起身,拜谢秦仲道:“秦族皆仁人勇士,有秦大夫镇守西垂,天子可无忧也!”
    秦仲拱手道:“此皆天子洪福,非秦仲之功也!”
    散席后,一夜无话。
    次日,周王师浩浩荡荡,离开西陲而东归。好一个“马踏銮铃响,人奏凯歌还。”
    路上,召公虎总算有心情游览关中盛景,他再邀方兴、兮吉甫同乘,问道:“方叔,经此次出征西戎,你对周王师之战力又有何新见解?”
    方兴道:“此役过后,王师从姜戎处接收元戎十乘,也从西戎出缴获数千青铜长戈,还在秦族处补充战马,可谓实力大增。”
    “说些不足。”召公虎笑了笑,望向兮吉甫。
    兮吉甫会意,道:“自国人暴动后,周王师乏善可陈,直到近年才彻底重组。士兵本就缺乏实战锻炼,加之周王师出征前补充部分野人参战,士气有缺,故而尚未可成虎狼之师。”
    召公虎道:“那兮大夫有何策可解?”
    兮吉甫道:“依下官愚见,太保可许这些野人以前程,若有建功者可赐以国人身份,其战心定远在其余国人士兵之上。”
    “这倒是个大胆想法,”召公虎微微颔首,望向镐京方向,“还有么?”
    “搏击之术,”兮吉甫道,“比起戎兵戎将,大周王师更注重阵型,故而单兵作战能力不足,亦是死结。”
    说到这,方兴突然奏道:“说起搏击,不才想起一人,若得其相助,训练士卒以搏击之术,王师士兵定会战力大增。”
    召公虎来了兴致:“此人为谁?”
    方兴笑道:“太保定然记得此人——昔日彘林之时,有一人身法极好,能在赤狄阵中取敌将首级者。”
    “孤记得,可是杨国公子杨不疑?”
    方兴道:“正是!依在下所知,杨不疑搏击之术乃是周厉王亲传点拨,而其结义弟兄蒲无伤又颇通医药之理,他二人若愿助太保,对周王师定大有裨益,面貌可为之焕然一新!”
    “差点忘了他们,”召公虎大喜,“待回到镐京,孤当即传书于晋侯,寻得此二人,请其为国效力。只怕他们闲云野鹤惯了,招募不来也……”
    言笑之间,镐京已在眼前。
    大军刚到镐京城,早有围观的百姓们奔涌而出。国人们呼吼者召公虎的官讳,庆祝着这位老臣给大周带来的一场又一场大捷。
    “太保威武!太保威武!”
    群众是健忘的,他们似乎浑然不记得,三年前老太保力排众议要立周王静为君时,国人们是如何阻挠和反对。镐京城的快乐很快传染给了周王师将士,经过月余的鏖战,这些士卒们荣归故里,自然也是心花怒放,他们毕竟都是普通人。
    “太保威武!太保威武!”呼声甚嚣尘上。
    但兮吉甫却隐隐有一股不安。呼声越大,他越觉不安。
    这歌功颂德之声很快会传遍整个京城,用不到多久便会直达圣听。此刻,周王静守在太庙前等待王师的凯旋,兮吉甫能隐约猜到,这位少年天子绝非大度之人。
    功高盖主,早晚必受其咎。
    兮吉甫想起了前日姜诚口中齐太公故事,商朝灭亡后,身为大周太师的太公急流勇退,不仅甘心回齐国当安乐诸侯,还焚毁了自己苦心编著的《太公兵法》,这是何等智慧!
    但愿老太保也有这番智慧,至少,大周中兴大业现在仍倚仗于他。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