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36章 方兴 ? 伍(上)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送走了召芷,方兴忐忑不安的心得以稍安。
    有杨不疑做护花使者,召芷定然能安然无恙地回到太保府,结束这一场“窃符私奔”的闹剧。不过,齐侯他老人家在这个紧要当口薨了,可谓是给自己解了大围,至少,老太保家的千金,总算可以消停一段时间咯。
    说起来,他与召芷相识亦有三年多,初见她时,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权贵少女,如今及笄之年,娉婷玉立。方兴年方二十、血气方刚,如何会感受不到召芷经意抑或不经意间释放出来的爱慕之意?
    然而,面对召芷的情愫,方兴只得极度克制自己——野雉攀不上凤凰高枝,他如何敢攀附大周三公的独女?门不当、户不对,自古乱之始也。更何况,召公虎对自己推心置腹,视若螟蛉,方兴不敢对召芷有任何非分之想。
    再说,对于儿女之情,方兴心中另有伊人。尽管再也探听不到茹儿的下落,但“七年之约”已许,如何敢负?
    方兴回到日常办公的几案之上,放下齐国报丧的竹简,揉着发痛的太阳穴,任由思绪纷飞。
    直到杨不疑再次出现。
    “人与符皆已送达,一切如初。”
    听罢杨不疑的话,方兴彻底松了一口气,但他此时神情恍惚,冷不丁问了一句:“有她的消息么?”
    “谁?”杨不疑冷冷道。
    方兴心中凉了半截,很显然,杨不疑此来,并未带来茹儿的任何下落。他难掩心中的失落,双手不自然地搓揉着。但故友深夜此来唐突,定有要事相商,方兴收摄心神,不敢多想。
    于是强颜欢笑,转移话题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两个月前太保征西归来,还对杨兄念念不忘,想辟杨兄出山。”
    杨不疑耸了耸肩:“出山作甚?”
    “大周王师弱于技击格斗之术,还望杨兄指点一二。”
    “不疑闲云野鹤,早说过不愿过问政事。”
    方兴吃了一噎,讪讪道:“前番与杨兄相见,已过三年。彼时,杨兄不仅除了卫巫,平息了镐京城内的谣言恶语,还为朝廷带来五路犯周之消息,为大周立了大功。”
    “杀几个蝇营狗苟之辈,不足挂齿,为大周立功更是愧不敢当,”杨不疑面无笑意,“只不过,老太保率兵平了五路犯周之乱,倒是的确有两下子。恩师生前以国事相托于他,倒是颇有见地。”
    方兴也知对方历来自视甚高,见话不投机,又转而问道:“在那以后,仁兄重回太岳故地,可否有查明巫教来源?”
    杨不疑沉吟道:“线索时有时无,倒是棘手。”
    方兴惆怅,便又把几个月前兵发西戎时,缴获了对方极为锐利的青铜长戈一事,与杨不疑说了一番。他暗中观察杨不疑的表情,此人似乎对商盟与巫教勾结一事,并不感到意外。
    杨不疑显然对这个话题来了兴致:“这青铜长戈是何来历,可曾知晓?”
    方兴道:“兮吉甫、仲山甫二位大夫遍寻大周坊巷,问了不少能工巧匠,皆说这铸造材料十分特殊,若非来自于淮夷,便是源自楚国的荆山。”
    杨不疑不解道:“荆山?世所众知,那是楚国的神山,盛产美玉,怎么会产出铸剑材料?”
    “然也,英雄所见略同,”方兴拍手道,“仲山兄也是如此认定,故而他奔赴淮夷,说是在那改革弊政,实则也在查访此事!”
    杨不疑若有所悟:“事不宜迟,我这就动身南下。”
    方兴虽然惊讶,但他见识过这位杨兄脾气,来去如风、说走就走。于是嘱咐道:“此去淮夷路途遥远,杨兄……”
    “谁说我是去淮夷?”杨不疑轻蔑一笑。
    “要不然呢?”方兴对这个答案有些意外。
    “去南国,到荆楚一趟!”
    “可是,杨兄不是说荆山是玉山,哪会有什么线索?”
    “事出有因必有妖,越不可能的地方,偏偏越是蹊跷!”
    杨不疑此话倒是给方兴提了个大醒,自从来到镐京之后,凡事一但与楚国扯上关系,似乎都透着各种诡异。不论是楚国先占后还铜绿山,还是先踞后恭地达成汉水之盟,再到后来无事献殷勤地进奉女巫作雨师妾,无一不是耐人寻味的举动。
    见杨不疑去意已决,方兴拱手道:“既如此,南国路远,还望杨兄多多保重!”
    “且慢,”杨不疑顺势拉过方兴的右肘,用力拽着,一脸严肃道,“恩师的遗言,我第三次提醒你!太岳山分别时是第一次,三年前我夜闯太保府是第二次,今日,是最后一次!”
    方兴吃痛,应承道:“自然……自然记得……”
    他知道杨不疑所说何事,当初周厉王在教方兴彘林突围之前,曾将信物铜匕首转交于己,并告知其子名讳曰“友”。如今想来,周厉王显然是在对自己托孤,让方兴辅佐姬友为一代贤君。可难题在于,当时周厉王并不知道周王静尚在人世,世人皆传太子已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