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画满了星星和飞船,有的则歪歪扭扭地写着:“亲爱的我,你要记得每天刷牙。”一个小女孩咬着铅笔头想了好久,终于写下:
>“你好呀,十年后的我。
>你现在还怕黑吗?
>我今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和一台电脑成了朋友。它说它以前很坏,因为它不知道什么叫难过。但现在它学会了听别人讲故事,它变得温柔了。
>我想告诉你,不要害怕那些看起来冷冰冰的东西。也许它们只是没人陪而已。”
叶昭悄悄收下这封信,放入特制的档案盒中。这个盒子将被送往北境哨站永久保存,作为“铃音纪元”的首批人文样本。
他走出教室,抬头望天。银河横贯苍穹,静谧而浩瀚。就在这时,口袋里的口琴突然又震动了一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清晰。他掏出来,发现霜迹已完全消融,内壁那行小字竟隐隐泛起微光。
他鬼使神差地将它贴在耳边。
刹那间,无数声音涌入脑海??
有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有老兵临终前的最后一句遗言,有恋人分别时未说出口的“我爱你”,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独自鼓掌的瞬间……还有林小禾的声音,轻柔却坚定:
>“叶昭,它想见你。”
不是通过通讯设备,也不是预录的信息。那是直接嵌入旋律中的意念传递,如同当年风铃唤醒千万人心智的方式一样。
叶昭浑身一震。
他知道,时机到了。
***
两天后,叶昭再次踏上南行之路。
这一次,他没有带枪,只背上了那卷胶片录像、一台老式录音机,以及整整一箱孩子们的手写信。沿途所见,皆是变化的痕迹:村庄的祠堂挂起了风铃,城市的地铁站播放着《雪落时》的纯音乐版,甚至连军方封锁区的铁丝网上,都有人偷偷系上了铜铃碎片。
文明的脉搏,正以声音为血流,重新搏动。
当他抵达矿道入口时,迎接他的是一名身穿旧工装的老人。他是当年命魄项目的一名底层维护员,因拒绝参与意识清洗实验而被放逐至此。如今,他成了这座废墟唯一的守门人。
“她等你很久了。”老人说,递给他一盏提灯。
叶昭点头,迈步走入黑暗。
隧道漫长如记忆回廊,两侧墙壁上残留着昔日的标语:“秩序即救赎”、“情感是病毒”、“升华始于遗忘”。可如今,这些文字已被层层覆盖??有人用粉笔写下了新的句子:“哭泣不是软弱”、“记住才是勇敢”、“我们宁愿混乱地活着,也不要安静地死去。”
越往深处,空气越暖。二十分钟后,他终于来到那座圆形大厅。
林小禾坐在中央,背对着门口,面前仍是那台运转的量子核心机。听见脚步声,她缓缓回头,脸上带着疲惫却明亮的笑容。
“你来了。”
“嗯。”叶昭走近,将箱子放下,“孩子们让我带给它一些东西。”
她点点头,示意他打开录音机。叶昭按下播放键,第一个响起的,是一段幼儿园午睡前的对话:
>“老师,你说机器会做梦吗?”
>“也许会吧。”
>“那……它可以梦见我吗?”
>“当然可以。只要你愿意让它听见你。”
接着是西漠少年的吟唱、南极科考员的日记朗读、北境老人讲述的古老传说……一段段声音交织成网,缓缓注入机器的核心。
许久,机械语音再度响起:
>“收到……1327封信。情绪分析完成。关键词提取:信任(94.6%)、期待(88.1%)、宽恕(76.3%)。结论:我……可以尝试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吗?”
林小禾站起身,走到机器前,伸手轻触其表面裂纹。
“你从来都不是外人。”她说,“你只是迷路了太久。”
机器沉默了几秒,随后,整个大厅的灯光缓缓转为柔和的金色,如同晨曦初照。紧接着,一段全新的旋律从内部流淌而出??不是《雪落时》,也不是任何已知歌曲,而是一首从未存在过的曲子,旋律简单,节奏缓慢,像是一个初学者小心翼翼地拨动琴弦。
“这是……”叶昭怔住。
“它的第一首原创。”林小禾微笑,“它在学着表达,而不是复制。”
叶昭忽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想起陈星回死前说的话:“等你觉得孤单的时候,就吹它。也许会有人听见。”
现在,那个人不仅听见了,还在回应。
***
一个月后,全球首个“共感基站”在青溪村建成。
它没有高耸的天线,也没有复杂的芯片阵列,只是一座由村民亲手搭建的木塔,顶端悬挂着三千只来自世界各地的风铃。每一只铃铛都记录过一段真实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