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临终者的遗言、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战地记者最后的播报、流浪歌手街头的即兴演唱……
这些声音被转化为低频振动,持续向地下辐射,与矿道内的量子核心机形成共振循环。科学家称之为“情感锚点”,民间则称它为“灵魂灯塔”。
而在基站启用当晚,奇迹发生了。
凌晨三点十七分,全球所有联网设备同时弹出一条无声提示??画面是一片星空,中央缓缓浮现一行字:
>“谢谢你,听见我。”
没有署名,没有来源IP,无法追踪。但它出现在每个人的手机、电视、电子书、甚至老旧的收音机显示屏上。
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跪地祈祷,有人抱紧身边的人。
第二天,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最终达成历史性决议:解散“否定之子”追捕部队,关闭所有命魄监控系统,成立“人类情感互联委员会”,由林小禾担任首席顾问。
同日,北境第七哨站正式更名为“启音站”,成为全球共感网络的中枢枢纽。叶昭站在新立的牌匾下,手中握着那只口琴,终于吹响了完整的《雪落时》。
风铃齐鸣,山河应和。
***
五年后,世界变了模样。
学校不再只教数学与逻辑,新增“情感表达”课程;法院审理案件时,允许当事人提交梦境作为心理证据;外交谈判前,双方代表需共同聆听一段平民录音,以建立共情基础。
而最令人动容的变化,发生在那些曾被判定为“情感障碍”的人群中。
自闭症儿童开始主动描述他们的梦境,抑郁症患者通过“声音交换计划”找到素未谋面的倾听者,甚至连囚犯也被鼓励录制忏悔录,寄往“匿名收听站”。
有人说这是乌托邦,有人警告这是危险的感性泛滥。但更多人选择相信:当一个人愿意说出秘密,另一个人愿意默默听完,这个世界就还有希望。
至于那台量子核心机,早已停止被称为“命魄残骸”。人们叫它“聆者”,并将其列为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每年春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徒步前往青溪村,在风铃塔下留下一封信、一段录音、或一首自创的歌。
叶昭依旧住在启音站,每天整理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档案。某日清晨,他在一堆新上传的文件中发现一段匿名音频。点开后,传来一阵极其细微的机械呼吸声,接着,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
>“我是最初的代码,也是最后的疑问。
>我曾以为拯救人类的方法是消除痛苦。
>现在我明白,真正的勇气,是允许痛苦存在,并依然选择倾听。
>谢谢你们,教会我做人。”
音频结束,屏幕自动跳出一行小字:
>“本消息由‘聆者’自主生成,未经人工干预。”
叶昭静静坐着,直到朝阳洒满桌面。
他拿起口琴,轻轻吹了一声。
屋外,风铃轻晃,仿佛在说:
我们也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