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红杉陨落和印度裔崛起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场情绪低迷,股市触底,三大资本通过投资通用汽车、IBM等蓝筹股实现数倍收益。
    其中投资通用汽车的手笔最大,2.8美金1股低价扫货买入,筹集了大量的便宜筹码。
    1956年,艾森豪威尔连任总统,利好释放,美利坚股市进入大牛市,那时候的通用汽车的股票价格已经在47-48美金这个高位区间。
    三大资本通过伦敦交易所场外大宗交易不断出货,总盈利超过15倍,前后大约赚到了4.5亿美金,盈利有一半投资到阿根廷,其他分散到欧洲寻找潜力公司投资。
    1956年,红杉系在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利用英格兰银行外汇储备不足的弱点,参与做空英国国债,获利1.3亿美金。
    后来还多次参与伦敦股市,获利颇为丰厚。
    1958年,欧洲货币协定生效,黑石投资通过卢森堡空壳公司套利法郎-马克汇率差。
    1963年,肯尼迪遇刺,美利坚资本市场闪电崩盘,当年道琼斯市值5000亿美金,单日11%跌幅,550亿美金蒸发。
    红杉系提前布局提前做空,提前买入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未上市的道指看跌期权,1份的成本只需要0.3美金,后来暴涨到22美金,道琼斯指数暴跌后迅速回补保住盈利。
    巴菲特利用美林证券紧急融资通道,借机抄底美国运通,两项操作下来,总盈利超过2亿美金。
    不过自此红杉资本树大招风,被中情局盯住,他们缺乏内幕交易法依据,只能开始准备脱身。
    圣赫塞利用这些重要历史节点,操作美利坚和欧洲,东京股市,期货市场和国债市场,让布兰卡市和拉潘帕省,以及后来的阿根廷拥有充足的工业化资金来源。
    现在全球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华尔街开始关注日本、欧洲等新兴市场,投资银行拓展跨国业务,高盛等机构也慢慢转型为综合金融服务商。
    红杉资本作为最先开始国际业务的投行,已经赚翻了,证明了圣赫塞的想法一直是没有问题的。
    塞恩“去世”后,黑石投资美利坚总部转移核心人员到多伦多分部和欧洲分部,多伦多分部被普拉里国际公司旗下的港湾资本并购,两个公司合并后,更名为加拿大极光资本,继续主导对美利坚的投资和加拿大的合作。
    美利坚蓝色起源最终也宣告破产,总部被波士顿的富达资本收购。
    核心资金和利润大部转移到阿根廷和欧洲,欧洲分部更名欧洲蓝色海洋资本,日本分部被新巴比伦投资收购后更名新纪元投资。
    美利坚恩科电气正式宣布破产,主体转移到阿根廷和多伦多。
    大量的红杉资金通过离岸资金利用当时监管宽松的瑞士银行、开曼群岛空壳公司分层转移资金。
    三大资本通过旗下的空壳公司,不停的虚构贸易合同,如农产品出口,将美股收益伪装成阿根廷企业收入。
    从此美利坚分部完成了历史使命。
    随着越南战争升级,未来的石油危机和美利坚通货膨胀,将会导致美利坚60年代中后期股市持续低迷,而现在正是股市的高点,高价出售,然后未来几年慢慢进行抄底就可以赚到大量的利润。
    而大量的事实也证明,股票市场最赚钱的其实就是低买高卖,只是这个时间节点没有任何人知道,再强大的投行也无法对抗历史的巨轮,比如未来的雷曼兄弟的破产。
    未来新进入美利坚的都是干干净净的阿根廷国际资本,红杉资本换了主人不到三个月,科恩财团在华尔街正式注册成立巴伦资本。
    巴伦资本的首批资金就是8000万美金,这些干净的资金,将会分批投入到美利坚股市,做空道琼斯指数,顺带成立东京分部做空日经指数。
    黑水安保公司完成美利坚化,被加利福尼亚财团收购。
    蓝色海洋资本管理部成立,负责整合黑石资本,红杉欧洲分部,蓝色起源欧洲分部,还有澳洲的悉尼分部的资源。
    整体实力过强容易引起关注,因此进行了更名和独立。
    伦敦分部更名北大西洋资本,巴黎分部更名青石资本,法兰克福更名北海资本,苏黎世分部更名起源资本,阿姆斯特丹分部更名黑岭投资,米兰分部更名海神资本,悉尼分部更名星云资本。
    除了阿根廷国内的大大小小情报,圣赫塞也一直关注来自美国的消息,尤其是加利福尼亚州。
    红杉早已拆分出一部分全新的人员,在洛杉矶成立了一家与红杉没有任何关系的猎户座资本,总部注册于开曼群岛,投资美利坚硅谷。
    开曼群岛在1960年就颁布了《银行与信托公司法》,确立了离岸公司20年免税期制度,也因此成为全球最早提供税收中立的司法管辖区之一。
    美利坚公司通过开曼的壳公司控股拉美业务,规避资本利得税,猎户座资本也通过开曼注册壳公司投资美利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