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驴:没有我这本书写不到320万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听起来,简直如同魅魔...咳咳,恶魔的低语。
    寥寥数语之下。
    便令钱秉穹的心脏砰砰跳了起来。
    可以锁定对方位置并且变向追击的炮弹......?
    真的可能存在这种武器吗?
    要知道。
    虽然二战中德国的V1导弹号称追踪导弹,但它实际上的体长足足接近八米。
    所谓的制导能力,依靠的也只是磁性罗盘而已。
    V1导弹需要事先预设好足够的弹道才能顺利发射,并且末端的加速实质上靠的是阻流板开启.....
    类似的弗里茨-X无线电指令制导炸弹也是如此,依靠的也只是无线电校准罢了。
    另外据钱秉穹所知。
    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红外制导也是类似的情况,比如说AIM-9以及AA-2空空导弹等等。
    也就是想让导弹变向并不困难,难的是以追击目标为目的的变向。
    这年头所有的导弹几乎都离不开人工校准,也就是后世大家熟知的射击诸元。
    可眼下徐云却抛出了这么个概念,而且从徐云此前的表现来看,他显然不是个说大话的人。
    难道......
    真的有门?
    过了片刻。
    钱秉穹深吸一口气,强行平复下心绪,认真对徐云问道:
    “韩立同志,你说的这种定位设备是什么原理?能和我介绍介绍吗?”
    叶笃正则朝一旁的林玉招了招手,示意她靠上前来。
    毕竟涉及到雷达与电磁学的概念,现场这方面造诣最高的“自己人”只有林玉,其他人顶多就是半桶水罢了。
    只见徐云很快拿起笔和纸,在纸上写了个公式:
    △R=c/2B。
    林玉看了一眼,几个字脱口而出:
    “高斯脉冲?”
    徐云点了点头,肯定道:
    “没错,正是高斯脉冲。”
    “公式里的B代表信号带宽,带宽越大,分辨力越高。”
    接着他又继续写了下去:
    f(t)=Ape^-(2πt/2a)。
    P(f)=Ape^-(πaf/2)。
    林玉也同步给出了两个公式的名称:
    “这是....高斯脉冲的时域特性表达式和频域特性表达式?”
    徐云下意识又准备打个响指,但想到此前做这个动作时的痛感后,还是乖乖的换成了一根大拇指:
    “宾果,从这个公式不难看出,脉冲随着公式里面的a变化而变化。”
    “a越小,脉冲宽度越小,频谱宽度越大,进而分辨力也就越高。”
    “......”
    林玉的目光再次在面前的纸上扫了一会儿,若有所思道:
    “我懂了,韩立同志,难道你的想法是.......”
    “利用某种特殊的脉冲信号来进行目标识别?”
    徐云用力点了点头:
    “没错,简单来说就是在导弹上安置一个设备,通过发射一个窄脉冲,然后接收由目标散射返回的脉冲信号。”
    “设备有一个简易的逻辑判定方式,通过计算发射和接收脉冲之间的时间来测定目标距离。”
    “同时由于这种方式是直接在基波上发射基带脉冲信号,这种信号完全不用担心会被U2的无线电干扰器干扰,精准度方面可以不用担心。”
    如果不是受限于身体的伤势。
    徐云此时其实很想朝钱秉穹他们露出一道如同迈特凯一般灿烂的笑容,然后说一句请务必给个好评哦亲~
    没错。
    徐云此番拿出来的技术,正是后世军事领域的‘老苏’,也就是超宽带近炸引信技术。
    为啥会把它叫做老苏呢?
    原因就是这项技术和老苏的名气有些类似。
    属于圈内人感觉如雷贯耳,圈外人却有些不明所以的技术。
    第一眼看下去。
    很多人估摸着还以为这是和拨号上网有关的东西。
    说实话。
    提起跟踪导弹这个概念,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或许都是另一个术语:
    激光制导。
    但事实上呢。
    激光制导其实非常复杂,而且他真正的运作方式不一定和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全凭导弹自己锁定目标飞行。
    通俗点讲。
    激光制导就好比让导弹走钢丝。
    也就是激光照射器先捕捉并跟踪目标,给出目标所在方向的角度信息。
    然后经火控计算机控制弹体发射架,以最佳角度发射导弹,使它进入激光波束中。
    弹体在飞行过程中。
    弹上的激光接收机接收到激光器直接照射到弹上的激光信号,从中处理出制导所需的误差量,并将这个误差量送入弹的控制系统。
    接着由控制系统控制弹的飞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