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简介及生活年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是日抵罗马谒张。张赞扬马等奋力抗日之精神,鼓励他们回国后不忘国耻,继续抗日斗争。
    5月12日,自意大利致书王树翰称:“现虽寄身海外,但有三事尚不敢忘:一曰国难,二曰乡患,三曰家仇。”并附寄张在罗马拍摄的照片一张。
    5月26日,由罗马致电万福麟,劝告东北军各将领,宜一致团结,服从蒋介石指挥,坚决抗日。
    6月上旬,在罗马期间,专心研究法西斯党运动及组织,曾与意皇及首相墨索里尼晤谈数次。还多次访问意空军司令部,考察其航空事业。
    6月20日前后,张学良由罗马经巴黎去伦敦。又飞回罗马。
    7月1日,东北军将领电请张学良回国,张于是日复电称:“最近有令张学良回国之风说,但目下余正视察欧洲各地,至少3个月内,绝不能回国。
    7月11日,在罗马会见出席国际经济会议后回国途中的中国代表宋子文,交换对国内局势意见。
    7月14日,出席墨索里尼欢迎宋子文的宴会。
    7月22日,张学良从意大利米兰飞抵巴黎,法国总理达拉迪派代表欢迎。顾维钧亦到机场欢迎。并在巴黎会晤法国航空部长柯特,参观法国航空事业。
    7月30日,携家属再次飞抵伦敦,次日赴金斯顿奥克尔飞机制造所参观,还参观了当地的军需品制造工厂。
    8月10日,赴朴茨茅斯参观朴茨斯造船厂。海军司令在官舍设宴款待。张还在航空母舰上详细参观海军每周之操演,至晚始返伦敦。
    8月下旬,在伦敦对路透社记者谈话:“此行颇有利,现时余重得较离中国时增重28磅,且身体较前健壮。蒋介石致电张学良,请张统率东北军移驻新疆。张回电称:移驻新疆,虽无异议,但需查后再作答,于是张电罗文干赴新疆实地考察。此计划后因汪精卫、胡汉民等反对,加之此时张学良回国会对已见好转之中日关系不利,故蒋拒绝其回国。
    9月10日,张学良赴德国柏林考察访问。
    9月下旬,张学良与中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陈策赴德国德尼司登陆军学校参观,并检阅该校学员。
    10月1日,抵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谒见古斯达阿克五世皇帝,并出席阿德无殿下之午宴。
    10月2号,考察“二福斯”兵工厂,“芬斯欧克”造约厂,同日飞伦敦。
    10月14日,飞芬兰访问,访问芬兰后本拟访问苏联,经联系,因苏不予接待而作罢。在结束对芬兰访问后,仍飞回伦敦。
    11月28日,张学良在伦敦对新闻记者谈话:余之归国全因个人私事。原本拟访问苏俄后由西伯利亚归国,现已终止此议,改经由法、意各国直达上海。
    11月下旬,在“福建事变”发生后,有人劝告东北军加入反蒋斗争,而蒋介石又想调东北军入闽“平乱”,于是东北军将领致电张学良,报告闽变后的国内形势,“务必立即返回”。
    12月1日,张学良由伦敦飞巴黎。他对人说,余此次抵巴黎,只是经过,无访问巴黎以外地方之计划。
    12月8日,谒见墨索里尼辞行。墨索里尼亲自授予张学良意皇之大十字勋章。
    12月9日,预定15日乘由威尼斯启航之昆特帕尔特号轮船回国。并电告万福麟等东北军将领及在香港的胡汉民。15日偕秘书沈同祖及翻译等起程回国。
    12月23日,欢迎张学良委员会在上海成立。高纪毅、荣臻、富双英等人24日经津赴沪。万福麟、王以哲、王树常等东北军将领25日聚议于万家,先谋东北军之团结,向中央请愿,请必命张学良为东北军统帅。
    1934年34岁
    1月8日,由海外返回上海。
    3月1日,在武昌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职,代行总司令职责。
    1935年35岁
    2月5日,赴庐山见蒋介石。蒋限期3个月肃清豫鄂皖三省境内的红军。
    3月1日,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主任。
    4月2日,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10月2日,就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设总司令部于西安市。29日,去南京参加gmd六中全会,临行前叮嘱部下,没有他的命令不许轻举妄动。
    11月22日,任中国gmd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
    12月,赴南京参加gmd五届一中全会。会后赴上海会见杜重远、李杜,坚定了抗日决心。
    1936年36岁
    1月初,在洛川前线指挥所,会见了在洛川战役中被红军俘虏的原东北军107师619团团长高福源。高介绍了gcd的主张。是月6日会见zggcd人士潘汉年。
    6月15日,长安军官训练团成立,张任副团长、代团长。18日张学良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