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十八初征南唐正阳关
    李谷总揽全军向南进发,并将郭荣伐唐檄文先谕淮南各州县道:
    朕自缵承基构,统御寰瀛,方当恭己临朝,诞修文德,岂欲兴兵动众,专耀武功!顾兹昏乱之邦,须举吊伐之义。
    蠢尔淮甸,敢拒大邦!因唐室之凌迟,接黄寇之纷扰,飞扬跋扈,垂六十年,盗据一方,僭称伪号。幸数朝之多事,与北境以交通,厚启兵端,诱为边患。晋、汉之代,寰境未宁,而乃招纳叛亡,朋助凶慝,李金全之据安陆,李守贞之叛河中,大起师徒,来为援应,攻侵高密,杀掠吏民,迫夺闽、越之封疆,涂炭湘、潭之士庶。以至我朝启运,东鲁不庭,发兵而应接叛臣,观衅而凭陵徐部。沭阳之役,曲直可知,尚示包荒,犹稽问罪。迩后维扬一境,连岁阻饥,我国家念彼灾荒,大许籴易。前后擒获将士,皆遣放还。自来禁戢边兵,不令侵挠。我无所负,彼实多奸,勾诱契丹,至今未已,结连并寇,与我为仇,罪恶难名,神人共愤。今则推轮命将,鸣鼓出师,征浙右之楼船,下朗陵之戈甲,东西合势,水陆齐攻。吴孙皓之计穷,自当归命,陈叔宝之数尽,何处偷生!一应淮南将士军人百姓等,久隔朝廷,莫闻声教,虽从伪俗,应乐华风,必须善择安危,早图去就。如能投戈献款,举郡来降,具牛酒以犒师,纳圭符而请命,车服玉帛,岂吝旌酬,土地山河,诚无爱惜。刑赏之令,信若丹青。若或执迷,宁免后悔!王师所至,军政甚明,不犯秋毫,有如时雨。百姓父老,各务安居,剽掳焚烧,必令禁止。须知助逆何如效顺,伐罪乃能吊民。朕言尽此,俾众周知!
    这道谕旨传到南唐江淮一带,自然引起震动。唐主李璟特别宠信二冯,冯延己曾因潭州失守坐罪罢相,没过几个月,就复了职。冯延鲁担任工部侍郎兼东都留守。东都就是广陵。他们的心腹陈觉、魏岑等人也相继起用,奸佞充塞南唐朝廷,国政一天天松弛紊乱。每年冬季,淮水浅涸,李璟本来派兵戍守,称把浅兵。寿州监军吴廷绍,认为疆场无事,奏请撤戍。清淮节度使刘仁赡争论不得,便自行建立屏障。忽听周军将到,正值天寒水涸的时候,淮河流域百姓很是恐慌,官员们慌慌张张,手足无措。只有刘仁赡神色自若,说他一直守御,有备无患,与平日没有两样,大家的情绪才稍趋安稳。
    李璟命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两万人马驻守寿州,奉化节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晖为北面行营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风为应援都监,率三万人马驻扎定远县,征召洪州节度使宋齐邱返回金陵,商讨应付国难。任命翰林承旨、户部尚书殷崇义为吏部尚书、知枢密院事,跟宋齐邱共同主持军事,居中调度。
    南唐本是唐朝时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割据的地盘。唐末混战时,杨行密被封为吴王。杨行密死后,长子杨渥在位四年,次子杨隆演在位十四年,四子杨溥称帝十七年。杨行密的这三个儿子都软弱无能,朝廷大权旁落到宰相徐温的手里。徐温的六个儿子有的狂妄不智,有的软弱无能,手里大权又落到他的养子徐知诰手里。这个徐知诰十分了得,满腹智谋,自幼是个孤儿,先是杨行密的养子,后成了徐温的养子。花了七八年的功夫,死死控制吴睿帝杨溥,先后受封为浔阳公、豫章公、东海郡王、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齐王,最后在金陵即南京营造南唐京城,发动政变,做了七年皇帝。他恢复李姓,自称为唐宪宗李纯儿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名叫李昪,追封高祖李恪为孝静皇帝,庙号定宗;曾祖李超为孝平皇帝,庙号成宗;祖父李志为孝安皇帝,庙号惠宗;父亲李荣为孝德皇帝,庙号庆宗。奉徐温为义父,忠武皇帝。
    李昪死后,长子副都统、齐王李璟即位,拥有江南、江北三十五州的土地,攻灭马氏楚国和王氏闽国,所向无敌,威逼吴越、荆平和南汉,称霸江南。又通过海路跟北边的契丹交往,远交近攻,左右逢源,风生水起。加上南方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占据优越的地理条件,倒也过得逍遥自在。
    李璟是一位十分有才华的风流天子,优秀的文学家,他的周围集聚着一批文人名士,如冯延巳、孙晟、徐铉、徐锴、韩熙载、李建勋、沈彬等都是当时文坛上的人物。但是他的周围有一批佞臣奸邪,其中有宠臣冯延巳、冯延鲁、陈觉、魏岑、查文徽,世人称其为“五鬼”。这些人依靠皇帝的宠信,徇私舞弊,鱼肉百姓,强占民田,横行不法,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李璟跟几位侍臣在御花园里饮酒,作诗填词,好不热闹。集贤殿学士徐锴摇头晃脑地吟咏着李璟刚填的词: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春色暮,接天流。
    众人正在喊好之时,右仆射孙晟慌慌张张跑进来禀报:“启禀万岁!北方周军来犯,从正阳关架起浮桥,渡过淮河,包围了寿州,已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