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散得不能再散的记录 2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读《在法国旅游感受骗局》(二)
    1999年4月,正是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后的没几天,我从巴塞罗那探望朋友回来,途经巴黎,住在我四弟家。
    在那里我碰到我北京表姐的女儿,她是从北京来巴黎留学的。还碰到我青田表妹的丈夫,夫妻俩都是偷渡客,没有居留的黑人。
    晚上聊天,表妹夫告诉我,有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温州人,专门做路易·维登的皮包生意的,你帮这个温州人买到他指定要买的皮包,他就付给你百分之十的报酬。
    我表妹夫已帮他买了好几个包,着实赚了一把。表妹夫还介绍那位在留学的表妹的女儿也去赚了一回钱。
    我那个表外甥女也接嘴说,就在昨天呐,当时好紧张噢,就怕不卖给我,因为这是限量购买的。所以她买了一个包就匆匆地逃出来了。
    我一听就来了兴趣,还有这么容易赚的钱?不是跟天上掉馅饼差不了多少吗?
    表妹夫告诉我,一般中国人很难买到的,看你是中国人就会告诉你没有了。它是高档品牌,专门卖给高档次的人的。
    经电话联系,第二天我跟着表妹夫去会见了一男一女两个温州人,四十多岁。
    那个女的拿出一张纸,上面是各种款式的路易·维登皮包。女人指定了几个款式,反复交待,可我怎么也记不住。
    我要我表妹夫一起进去,可是他说他不能进去,因为他买过好几次了,已经被他们认识了。我只好一个人壮着胆进去了。
    里面似乎也不怎么样,普普通通的一个商店而已。面对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包,根本分不清哪些是那个女人指给我看过的。
    楼上楼下地转了几圈,勉强指认了几个包,均被告知没有货了。
    期间看到有几个西装革履、衣冠楚楚的中国年轻人(看那样子像是出来公费旅游的什么人)正在翻看几个大本子,那上面是各种包的照片。
    一个白人营业员点头哈腰地在一傍指指点点,还不时殷勤地从货架上取下一个包来比比划划。
    等到那几位年轻同胞走后,我也前去要求翻看那几个大本子,却被婉言谢绝了。
    我这才突然醒悟到,我的穿戴跟刚才那几个同胞相差太远了。他们是西装笔挺,皮鞋贼亮,气宇轩昂,派头十足。我呢,一件灰不溜秋的夹克衫,一双脏不拉叽的破皮鞋,畏畏缩缩,探头探脑,像极了一个乡镇企业的业务员。
    顿时我觉得周围射来的都是鄙夷的眼光,不免自惭形秽起来,恨不得立马夺门而逃。
    可是既然进来了,总不能空手出去,我总算在一个玻璃柜台里发现了几个小小的钱包。
    蒙一位笑容可掬的白人青年开恩,总算卖给我一个。
    我拿了白人青年开出的单子去收银台付帐时,突然念头一转,从兜里摸出信用卡来气宇轩昂地递给那位小姐,心想,哼!瞧瞧,我也不是贫下中农。什么东西,只重衣衫不重人,哼!
    等我满意地下楼正打算在楼下再转转,说不定还有什么漏网之鱼时,突然一位漂亮的小姐微笑地向我说道“麦喜,噢哇!(谢谢,再见!)”随着话音做出一个请的姿势。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习惯性地回了一句“麦喜,噢哇!”便一脚向她“请”的方向跨过去。等我醒悟过来,已站在门外。。
    看来,楼上那位白人青年也不是什么好鸟,他卖钱包给我其实也就是快点将我打发掉而已,我人还没下楼他就一个电话给楼下让他们快点撵我走了。
    唉!这“上流社会”岂是我辈能随便“融入”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