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二五章 自治计划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一日,康国王子夜里搭建浮桥协助唐军渡过萨宝水、攻陷阿迪城的消息传来,官署之中官员正在忙碌,房俊则与禄东赞坐在靠窗的茶几前饮茶,时不时有官员前来请示,由房俊予以定夺……………
    禄东赞看着满堂官员人数众多却井然有序,不由赞叹道:“之前你对吐蕃之评价,老夫曾一度不服,现如今却不得不承认,事实的确如此。”
    他口中所谓的“评论”,自然是房俊言及吐蕃之时所说“吐蕃纵使强盛一时,凌辱大唐,终究也不过是一隅之豪强”......
    房俊正在翻阅一份战报,是康国王子拂乎漫上书请求大唐协助重建禄迪城,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交还给官员:“此乃政务,由装都护定夺即可,不必向我请示。
    官员结果文书,躬身施礼之离去。
    房俊喝口茶水,这才笑着道:“华夏数千年来王朝更迭,兴衰浮沉,有时国势强盛、威凌天下,有时内部纷争,民不聊生,但由始至终从未间断政治上的进化。说一句实在话,论及政治体系、国家结构,华夏足可傲视寰宇,
    吐蕃也好、大食也罢,都不过是华夏玩剩下的。”
    顿了一顿,他又补充一句:“......没有任何一个番邦胡族比华夏更懂得如何治理好国家。”
    历朝历代,华夏之政体都是因地制宜、顺应时势,堪称“最优解”,粗略看去似乎只要有皇帝存在便是“封建王朝”,实则内里却迥然有异,更多制度、律法都在因时因地而改变,更为符合当时之状况。
    当然,懂得治理国家是一回事,愿意好好治理国家则是另外一回事。
    人之私欲无穷无尽,欲壑难填,很多时候有些人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国家、民族、百姓之上,最终导致王朝倾颓,民不聊生,其可恨也......
    禄东赞点点头,他是有见识的,单纯以制度而论,吐蕃如今那种“部落联盟”的形势,放在华夏则需要上溯至遥远的上古“炎黄二帝”传说时期,落后的不是一点半点.......
    他饶有兴致,似乎每一次与房俊聊天都能认知到一些似乎本已合理存在,以往却常常忽略的东西。
    “如今唐军追亡逐北、战无不胜,兵锋已经横扫七河流域、河中地区,却不知这些从大食手中夺来之城池,大唐要如何管理?”
    国家对于土地的贪欲是无穷的,更多的土地能种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口,而更多的人口可以产生更多的赋税徭役,促使国家更大强大......
    房俊喝口茶水,将手边一封奏疏丢在禄东赞面前:“这是我即将递送长安给陛下的奏疏,大论不妨看一看。”
    禄东赞放下茶杯、拿起奏疏,仔仔细细看了起来。
    半晌,他愕然抬头:“自治区?”
    然后继续低头,又将奏疏从头至尾看了一遍。
    自西域下辖,至遥远边塞,凡“缘边镇守及襟带之地”皆设立都督府,统一归于安西都护府治下。又在各处部族所居之地设立“自治区”,其首领担任“都督”之官职,可世袭。
    中枢不会向这些“自治区”征收贡赋,其内部事务由其自治,但需接受都督府与大都护府的领导,需响应及遵从国家政令.......
    禄东疑惑不解:“不纳赋税,不征徭役、不派官员......如此不过是名义上归附于大唐而已,实则大唐对其全无掌控,今日可归附,明日亦可复叛,取之何用?”
    房俊反问道:“如此蛮夷之地,纵使收纳赋税又能收几个钱?即便派驻官员,难道强敌来袭之时便不会复叛?左右也不过是名义上的归附而已,何必弄得天怒人怨、离心离德?大唐乃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只要番邦胡族愿意
    归附于大唐领导治下,那大唐便海纳百川、无分彼我。若是他日不服大唐之管辖,自可从容退去,大家好聚好散。”
    禄东赞蹙眉盯着房俊,总觉得事情肯定不是那么简单。
    汉人不仅擅于玩弄阴谋,也更擅于阳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