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论依据。
尽管针灸疗法在急症救治中具有上述重要特点,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针灸界及关心这门学科的人们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不少治之有效的急性病症中,针灸疗法尚未列入常规措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种是对古往今来大量的这方面的临床实践有待全面的、系统的、客观的总结,以作出科学的评价,同时,针灸防治急症还需要进一步积累和探索,使治疗方法更趋完善,治疗效果更为提高。当前的一个首要任务是,如何进一步加强急症针灸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天津中医学院的石学敏教授,在针灸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上从大量实践中所总结出的量化方案,应该说具有表率作用。作者撰写本书即是一个尝试。这有后面还将提到。
2.对针灸在急症救治中的确切作用于应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如上所述,针灸的作用主要在于调动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由于急性病症症情复杂严重,变化多端,常可超出机体本身调节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单一的针灸往往不能奏效,或者只能对某一症侯有效,或者只能在某一阶段有效,而必须积极配合中医或西医的救治之法。所以,我们既要充分评价针灸在急症救治中的作用,又要防止“万病一针”的偏向。
3.急症针灸防治机理有待进一步阐明。因为机理的阐明,将会对急症针灸的治疗效果的提高和范围的扩大带来新的突破。虽然已经作了不少工作,但仍是薄弱环节。迄今为止,急症针灸,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形成于《内经》的传统针灸经络理论,在方法上,很大程度依然古代和现代医家长期大量的经验积累。要提高针灸在急症救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针灸所长,这显然是关键之一。这需要针灸工作者团结有志于此的各门学科工作者共同做出努力。
刺血法和火针法禁忌
一、刺血法禁忌
刺血疗法是一种损伤性的穴位刺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三棱针和皮肤针刺血,临床上尚有用小眉刀或手术刀刺血。为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注意下列点。
(一)、熟悉刺血禁忌症
刺血的禁忌症,在《内经》中已经初步提出,如《灵枢?血络论》云:“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又如“其小而短者少气,甚者泻之则闷,闷甚则仆不得言”(《灵枢?经脉》),表明气血虚弱体质差者,不宜刺血,否则易引起虚脱。
目前一般认为有以下情况,不宜施行用三棱针、小眉刀或手术刀放血的刺血疗法。
1、贫血、低血糖、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者。
2、肝肾或心脏有严重疾患、有出血性疾病不用本法;孕妇、年老体弱者宜慎用。
(二)、针具和刺血部位必须严格消毒,以防引起感染。三棱针须放在高压蒸气锅内,于15镑汽压,120℃高温下,保持15min以上。每根消毒过的针,使用一次即须再次消毒。不宜用高压或煮沸消毒的皮肤针针具、手术刀等,可用75%酒精浸泡20~30min。目前,临床正在逐步推广一次性无菌三棱针和皮肤针,应是方向。刺血的穴位,消毒应严格。可先用2%的碘酒涂擦穴区局部皮肤,再以75%的酒精脱碘,即用酒精棉球由内向外擦去碘酒。
(三)、刺血前,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对放血的顾虑,以免引起患者紧张,发生晕针等意外事故。刺血引起的晕针,与一般毫针刺所致类似:轻者:头昏、眼花、恶心、眩晕;重者,可有脸色苍白、脉搏微细、汗出肢凉、血压下降,甚者失去知觉。其处理方法亦同:应立即停止继续治疗。轻者令患者平卧,双脚抬高,喝点温开水即可;重者可用艾条熏灸百会穴,或针刺人中、涌泉等。
(四)、刺血时必须注意操作方法,刺络时,下手不可过猛,恰当掌握出血量,防止伤及其它组织。关于出血量多少问题,古籍记载不一,有多有少。主张少者,如《素问?玉版论要》云:“夏刺络俞,见血而止”,似指微量;后世医书,有“出血如豆”之说,量亦不多。而《内经》屡见载有“血变而止”,意为血色由紫变红,血量显然较前为多。宋代楼全善治疗喉痹出血量达半盏,而金元?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所述的刺血量多用升、斗、杯、盏计量,虽然古今计量不同,但还是较大的。那么究竟以多少为宜,我们认为应该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因针具而异。
(五)、刺血一般是指刺破静脉出血,切忌刺中动脉,故在有动脉分布部位刺络时,极宜谨慎。临床上已发生因三棱针刺血不当,刺破较大的血管造成出血不止。
二、火针法,古称焠刺、燔刺,是用特制针具烧红后刺入腧穴或特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始见于《灵枢?官针》:“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使用本法要重视以下注意事项。
(一)、治疗前宜检查针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