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沿着小街走不上多远,就来到了俗称“沈厅”的敬业堂。
这是一栋标准的清代中期建筑,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小青瓦屋面。
麦小苗看着青瓦屋面的屋脊说道:“这个有点好玩,是两个人,骑在鸟儿上呢。”...
周至的“家味”餐厅在开业后的第一个月里,生意出奇地好。每天中午和晚上,店里几乎都是爆满的状态,甚至有不少人提前预约,只为尝一口那道“豆香红烧肉”。周至和文玉忙得脚不沾地,从早到晚几乎没停过。
文玉确实如叶欣所说,做事认真,学得也快。她不仅学会了周至教的几道主打菜,还主动研究起配菜和摆盘,甚至开始尝试自己做甜点。她的努力,让周至省了不少心。
“你这丫头,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周至一边擦着汗,一边笑着夸她。
“还不是你教得好。”文玉脸上泛着红光,眼里闪着兴奋的光,“我觉得做饭真的好有意思,每一道菜都有它的故事,每一口味道都能打动人心。”
“你这话说得倒是挺有哲理。”周至笑着摇头,“要是你一直这么用心,以后我真可以放心把厨房交给你。”
“真的?”文玉眼睛一亮,“那我是不是可以试着开发新菜式了?”
“当然。”周至点头,“你要是能做出几道自己的招牌菜,我就更省事了。”
文玉立刻兴奋地点头,转身回到厨房,开始捣鼓起新菜式来。
而叶欣也没闲着,她利用自己在新闻系的人脉,联系了几位校园自媒体的博主,邀请他们来探店。果然,几篇图文并茂的探店文章发布后,餐厅的知名度迅速提升,连带周边几所高校的学生都慕名而来。
“你这宣传能力,简直比专业团队还强。”周至一边翻着手机里的评论,一边感叹。
“那当然。”叶欣得意地扬起下巴,“我可是未来的记者,这点小事还能难倒我?”
“你可别太得意。”周至笑着打趣,“等你真当了记者,说不定就忘了我这个小店老板了。”
“怎么可能。”叶欣轻轻瞪了他一眼,“你开餐厅,我可是第一个投资人,怎么能忘?”
“那你这投资人,什么时候分红?”周至挑眉。
“等你赚翻了再说。”叶欣笑着回道,“不过,我倒是有个想法。”
“说来听听。”
“我想在你的餐厅里办一个‘美食专栏’,每期写一道菜的故事,配上照片和食谱,发在学校的公众号上。”叶欣认真地说,“这样不仅能宣传你的店,还能让更多人了解食物背后的文化。”
“这主意不错。”周至眼前一亮,“你要是愿意写,我随时欢迎。我可以提供食材,你来写故事。”
“那就这么说定了。”叶欣伸出手,“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周至伸手与她击掌。
与此同时,麦小苗也在为餐厅设计菜单和宣传册。她画了一张极具江南韵味的封面,用淡雅的水墨风格描绘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一碟红烧肉,还有一只小猫趴在窗台上打盹。
“你这画风,简直像是从老上海画报里走出来的。”周至看着菜单,忍不住赞叹。
“我可是特意研究了民国时期的菜单风格。”麦小苗得意地说,“这样才配得上你的‘家味’。”
“你可真是用心了。”周至感慨,“有你们这群朋友,我真是太幸运了。”
张辛夷则成了餐厅的“头号推销员”。她认识的几个美食博主纷纷来打卡,还主动帮她拉了不少粉丝。有时候店里人手不够,她甚至会主动过来帮忙招呼客人。
“你这店,现在都快成网红打卡点了。”张辛夷一边擦桌子,一边笑嘻嘻地说,“你得小心点,别被资本盯上,把你收购了。”
“那我可得好好守住。”周至笑着说,“我要的是‘家味’,不是‘资本味’。”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餐厅的生意越来越好,周至的团队也逐渐壮大。他开始招聘兼职服务员,还请了一位兼职会计来帮忙记账。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悄然逼近。
那天傍晚,周至正在后厨准备第二天的食材,文玉突然慌慌张张地冲进来:“周至,不好了!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说我们的红烧肉吃了会拉肚子!”
“什么?”周至一愣,随即放下手中的刀,“在哪?”
“微博上。”文玉把手机递给他,“你看,这条帖子已经有不少人转发了,评论也全是质疑。”
周至接过手机,快速浏览了那条帖子。帖子内容大致是说,有人在“家味”吃了红烧肉后,当晚就腹泻不止,怀疑食材不新鲜或有卫生问题。评论区里,有人表示支持,也有人开始质疑餐厅的卫生状况,甚至有人提议举报。
“这是谁发的?”周至皱眉,“有没有留下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