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漫长的停滞不前甚至是落魄到被昔日蛮夷任意欺凌的地位是传统思想的错。“思想没有错,错的是人”——当年张之洞甚至是父亲谭钟麟、岳父方汝翼在谈论中国传统思想的时候经常强调的一点,他对满清故旧是有些凉薄了些,不过最终他没有搞历史清算,就算是将慈禧、光绪等人投入劳改集中营也没有安排重体力劳动,只是简单的劳动意思意思就行,这总比中国传统上失去江山就掉脑袋的结局要好得多。
对于德国的政策难就难在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上了——除了胶州湾事件之外,中德之间的交往大致上都是比较积极的,与英法日等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相比,德国那点“瑕疵”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不过未来的欧战谭延闿死活是不会和德国绑在一起的,对德宣战才是对中国最有利的道路,这样可以在战后的和会上获得更大的发言权。
不过对德采取强硬措施是不附合一贯以来中德之间交往的“主旋律”的,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不管是旧的传统知识分子还是接受新的西方教育体制出来的新知识分子,对德国的感情远比对英法的感情要友好得多。
在“文官”系统中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深受德国影响的“武官”系统了,谭延闿就算在扩编各大军区实力上明显偏重以曹锟为首的北京军区力量,甚至成立“大中华军”就是为了中国参加欧战所使用的军队,但这些都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
对德出售东云级战列舰是会彻底得罪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的,这样显眼的武器在政治上是绝对不能出售给德国的,况且德国出价未必能够满足谭延闿的要求。目前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还并不明显,传统思想下如果中国对德采取强硬措施,那就是一种道德上的背叛,这种后果极为严重,沈静等人都曾隐晦的提出过警告。其实这种思想上的分歧反应到政治上便是“原则政治”和“利益政治”之争,做为中国的掌舵人,谭延闿已经不能用以前混迹晚清时代的那套政客把戏来做为自己的指引政治思想,正是心中存在这样的矛盾,对于一战中的既定战略路线,谭延闿才如此犹豫了好几年。
中德之间军事交往尤其是陆军的军事交往异常密切,这种交往已经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国家关系层面。中国的“中德毛奇陆军高等军事学院”中有很多教官都是来自于德国总参谋部的优秀军官,这些年轻优秀的德国军官秉承了毛奇时代德国总参谋部的一切优良传统,而德国驻华使馆的武官也是在德国军界颇有名望的人物,绝非是简单的摆设。
中国要为德国准备一场“新概念”陆军军事演习,德国自然不可能派出强力人物亲自出席观摩,但是在中国的德国陆军人员有分量的多得是。现在德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是小毛奇,当年“毛奇陆军高等军事学院”开学典礼的时候,他虽然不曾来到中国,但是还是在第一时间发出了贺电,对于这所学校的德方军事教员的派遣还是极为用心的,其中不乏他所看重的心腹——这场军事演习的德方观摩人员主要就是由这些军校教员组成的军官团。
演习是在陕西中部的一个丘陵地区展开的,在演习当中,中国陆军几乎将现在正在服役的各种武器装备来了一次大检阅。单纯从武器方面而言,中国陆军的武器装备几乎和德国陆军不相上下,不过论火力猛烈程度中国陆军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当年海参崴要塞外那场惊天动地的大炮击举世瞩目,尤为难得的是中国还有那次炮击的影像、照片资料,十二寸重型榴弹炮更是震人心魄。
武器虽然难得,但是更令德国陆军非常感兴趣的是参加演习的中国士兵对于炮术的运用已经达到了超乎寻常的地步——“爬行弹幕”、“火光测距”、“音响测距”、“步炮协同”……中国的陆军同行们显然对于炮兵的理解和应用已经远超过他们的认知,在中国陆军中火炮型号多种多样,并且有着明确的分工,这是欧洲陆军界所不具备的,火炮技术的发展和战术上的发展都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