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陈娇,而且是亲自“车载以归”这样迫切郑重呢?
刘彻突然怀念起阿娇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必须重将阿娇纳入怀中才开心。他是怎样兴起这样的念头?是有人提醒,是睹物思人,是一直以来的恋恋不忘,还是面对新人时忽然的电光一闪?历史留给大家充分的想象空间,可是我们必须承认,除了必然存在的感情因素,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阿娇对汉武帝来说,除了爱人的身份之外,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花啼所著《汉书.外戚传上:孝武陈皇后》中提到了关键的一点:“后擅术数之学,上遂命后主墨门事。”
“擅术数之学”!这才是陈娇的杀手锏!
天下的美女很多,刘彻要多少都行;天下的温柔女子很多,不温柔的面对皇帝也都温柔了;天下的才女也不少,会吟诗作对的人多着呢。但是,可是有多少可以擅术数之学,通格致之理?而且,在陈娇之前,可以说,几乎没有哪个女人可以被冠以女科学家的称号,没有哪个女人可以以自己的发明改变世界,但是,陈娇可以,而且做的非常漂亮!
阿娇回到宫廷之后,被刘彻赋予主事墨门的重任。在当年,阿娇就改良了当时的弩箭,使弩的射程和精准度大大的提高了,而且开发了连发弩这一沙场利器。再有,阿娇卓有远见的发掘和改进了秦朝时期的标准化制度和分工制度,对当时的兵器制造业和其它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制度,并且沿用至今。
其后,墨门日益出众,不论军事民生还是其它工艺技术,都有发明出现,为汉武一朝的经济和军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里面不能不说有陈娇的功绩。
可是在这里我们有两个疑问?
第一,陈娇,作为一个贵族小姐,是如何掌握格致物理方面的知识,成为一代大家的?
第二,刘彻既然重视陈娇的能力,他为什么到元朔年间才想起来重用阿娇啊?
其实,我们提过,陈皇后是一位百科全书式学者是让人不可置信的。因为,在当时,女子讲究的德容言行也好,男子讲究君子六艺也好,墨家学派的知识算是相当冷门的,而且,陈娇不光擅长墨门知识,她对农家、法家、纵横家等冷门学科也有涉猎。我们说,天哪,难道阿娇是个女学究吗?
显然不是啊,阿娇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她可没有一天看书看到晚,谈恋爱、对付情敌、生孩子、教弟弟,忙得很呢,生活事业两不误,和刘彻很像。
现在我们回到第一个问题,阿娇是什么时候,如何学到这些知识的呢?
我们回顾一下阿娇的人生轨迹:童年时期,出入宫廷,与刘彻青梅竹马;少年时期在堂邑侯府生活;青年时期生活在宫廷,建元5年迁居甘泉宫;元光五年,退居长门宫;元朔2年,回宫,接管墨门。
如果我们考虑到陈娇的性格和生活环境,就可以发现陈娇是有条件也有时间来学习的,而阿娇的性格和资质也使我们的推断有了支持。
阿娇的生活环境是相对封闭的,一入侯门深似海,何况皇宫呢?阿娇生活的社会阶层是高高在上的,而对生活在其中的贵族女子来说,生活赋予她们的恐怕就是帷幕之后的压抑与无聊了。但是,在另一个角度,生活在社会的最高层,也就有机会获得最大的知识资源。
文帝景帝,还有武帝,都曾经举贤。中国从来都不缺乏人才,也就从来不缺乏老师,尤其对有心学习的贵族子弟来说。
阿娇从来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温婉女子,她个性张扬而执著,有求知yu望和治学的严谨,而且她还有充沛的精力来完成自己的目标。我们可以相信,在那个年代,如果陈娇对什么感到兴趣,她是不会因为这不是妇道的必修课程而放弃的。而且因为她身份的特别,她有任性的资格来学习。
再有,阿娇在被废之前有好几年的时间别居甘泉宫,与汉武帝分居,那么在这段时间她又是如何打发漫长而孤单的时光呢?如果是一般的女子,也许是写两首宫怨诗,但如果是阿娇,她就会置身于书海。
其次,我有一个假设,请大家来评判。那就是,刘彻在元朔二年之前可能恰恰不知道阿娇在格致方面的造诣,或者是他模模糊糊的知道阿娇可能在学习什么,但是并没有注意。直到后来的一个触因,使他下决心接回阿娇。
刘彻接回废后有没有感情的因素?有。但是他接回阿娇是不是只是因为感情?不会。汉武帝是一个完全帝王啊,他做的任何事首先是为了他的国家他的权力。那么,明知道接回阿娇会使政治局面变得复杂,又是什么使他下定决心来接回阿娇呢?
那氏《史记》中夹杂着作者这样一段猜测:
“元光六年冬以来,我大汉多新奇之物,先有彭城煤行发于楚,后有墨门复兴于辽东。此二者今皆已收为朝廷所用,造福天下百姓。私以为此二者或皆与陈后有干。陈后义弟,纪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