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永乐之败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西夏众将一看宋军仿佛痴呆一样,自己阵势混乱的时候不攻击,半渡无定河的时候不攻击,那被宋军连续打击的士气顿时提了起来,嗷嗷的就往前冲。
    曲珍见到数万大军冲过来,自家将士们的面上有惧色,曲珍道:“现在将士们的斗志已动摇,不能战斗,战必败,大人,不如收兵入城?”
    徐禧斥道:“君为大将,奈何遇敌不战,先自退邪?”
    曲珍无奈,上前迎敌,结果不出意料的败退进了永乐城。
    此时狭小的永乐城满满登登的挤下了四万余人,仁多零丁一战将宋军逼入城中之后,梁太后梁乙埋李秉常也随大军而来。
    得知仁多零丁击败宋军之后,梁乙埋方畅快的道:“这才是宋军的真实水平!这才是东朝以文御武的常态。
    徐禧此人不知兵却为帅,永乐合该为我等所破也!”
    一直闷闷不乐的李秉常突然道:“仁多将军一战而破宋军,真可谓良将也,当复都统之位!”
    仁多零丁是偏向于李秉常的,李秉常也因此有了一些底气,想刷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此时正值西夏新败之际,一场胜仗的意义十分重大,是以梁太后和梁乙埋看了一眼也不能拒绝。
    梁乙埋笑道:“这是自然,只是天都山此时为宋军所占,仁多都统可就任西寿保泰监军司都统军之位,不知仁多都统是否愿意?”
    现在的西寿保泰监军司所在的柔狼山是西南除却天都山外最好的水草丰茂之地,仁多零丁一听喜道:“多谢国相,多谢陛下,多谢太后!”
    梁乙埋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知道什么该取什么该舍。舍一个西寿保泰监军司之位,得到的是仁多零丁的感激和李秉常的怀疑,十分划算。
    李秉常的兴奋劲一下子就过去了,毕竟直到现在该没有亲政的李秉常不能给别人需要的权力。
    仁多零丁已经考察了永乐城之地,建议道:“娘娘,陛下,国相,臣有一计,可破永乐城!”
    梁氏一听,喜道:“果然是国之良将,仁多将军有什么主意快说来听听?”
    仁多零丁道:“永乐城,城小人多,只要断其水源,必能让其不战自溃。
    而且永乐城是东朝之必救之处,我们人马众多,可以分兵设伏,亦可分兵趁机取米脂寨。
    取米脂寨一方面可以切断东朝与永乐城的联系,一方面可以进攻绥德亦威胁延州,可谓一举两得尔!”
    梁氏一听喜道:“仁多都统真是我大夏首屈一指的统帅,这主意不错!国相,此事就由你来安排吧!”
    永乐城四万余人,靠着井水一天一人都轮不到一碗。
    曲珍知道这样下去,四万余人恐怕一个也跑不了,是以建议道:“徐大人,城中井深泉啬,士卒渴甚,恐不能支。宜乘兵气未衰,溃围而出,使人自求生。”
    徐禧重重的哼了一声,道:“曲将军已败军,又欲弃城耶?”
    曲珍无语。
    西夏大军自泾原而来,消息很快传到了米脂的游师雄处。
    游师雄不过一万人,得知永乐城被围之后,连忙放出了大将高永亨问计。
    高永亨建议道:“永乐之胜败,未系边势之重轻。绥德,国之门户,失绥德则延州为敌所逼,胜败未可知,关中必震。此大机会也,宁释永乐而救绥德。”
    高永亨的建议让大多数将佐表示赞同,而游师雄以为永乐亦不可不救,是以道:“永乐虽不及绥德重要,然亦有四万军民。
    永乐之围倘若不可解,但四万军民岂能不接应出来?而且吕相公在延州必会发兵相救,是以请将军且引兵三千坐镇米脂,我当领兵亲围之!”
    高永亨一听,叹道:“战阵本将军为之,岂能让游大人亲出。也罢,我们就试着解围吧!”
    吕惠卿得知永乐城被围之后,立刻请来了种谔商议军事,种谔却称病不来。
    吕惠卿深知永乐城之重,为了请种谔,亲自来到了总管司。
    种谔无奈只能起身,吕惠卿道:“种将军,我知筑城永乐与你意见相左,是以引你不快。
    但还望种将军以大局为重,领兵解永乐之危,毕竟永乐有将军的数万同袍啊!”
    种谔愤愤的道:“筑城永乐本不可取,泾原王君生亦知之。如今永乐被围,吕相公当请王帅出兵,以牵制西夏大军!”
    吕惠卿道:“我已经传书泾原,相信王君生会出兵的。只是永乐之危近在眼前,还请种将军速速动身!”
    种谔道:“吕相公,我亦不是名将,没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效。永乐城外几十万夏军,我恐怕亦很难为敌。
    当前之计,还是放弃永乐城。泾原王帅曾言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放弃永乐城意味着自己战略的失败,意味着自己恐怕无望重回朝堂。
    吕惠卿挣扎了良久,终于道:“若永乐城不可守,那就退入米脂寨吧。但米脂寨是底线,绝不容有失!”
    种谔领命道:“末将遵命!”
    王梓也没有想到西夏大军没回兴庆府,直奔永乐城。吕惠卿的八百里加急一来,王梓当即就决意兵出天都。
    兵贵神速,王梓命第十将王光世五千骑为先锋,率先杀出天都山。
    接着以郭成新组第十一将为第二梯队,紧跟着第十将为前军。
    刘昌祚统领会州刘惟吉镇戎军姚雄等三将一万五千人为中军,王梓亲率姚麟等将连同后勤民夫在后军。
    王光世以种朴所部为先锋,出天都山,一路顶着宋军大旗,无人敢相抗。
    王梓的威名已经传遍了西夏大大小小的角落,泾原之兵一战而没西夏三十万大军,两番打的梁太后落荒而逃,是以大小部落无人敢拒泾原大兵。
    种朴一路逼近磨脐隘,这里有西夏留下的数千兵马驻守。
    只要出了磨脐隘,踏过赏移口,进入折姜会,那么入夏之路就是一路坦荡。
    若能占领这些地区,那么宋军就可以随时出击西夏!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