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革弊诏》一经颁布,果然是引起了轩然大波,有支持赞同的,也有皱眉反对的,各地总督、总兵、巡抚、知府也纷纷递折子,也是对《革弊诏》毁誉参半,崇祯也担心会引起朝廷的分裂,便只好召来朱舜水等人商议。
崇祯便问:如今群臣议论纷纷,虽然朕一力下发,也无不可,但是具体到执行上还是需要各地大员配合,朕也总不能把反对的挨个杀了,换上新的吧,诸位爱卿有何意见?
朱舜水便道:陛下,如今的情形,多是诸位同僚不知陛下忧虑所致,臣以为当召集各地督抚至京城,并令凡五品以上官员参与大朝会,详加解释,令群臣知道陛下的良苦用心,倘若如此,还有不知进退者,再行处置不迟。
崇祯想了多时道:罢罢罢,看来眼下只能如此,那便依爱卿所奏,即刻下诏,令各地总督、总兵、知府、巡抚、知州即刻抵京,并令京畿五品以上官员参与大朝会。
由于铁轨马车的修筑,各地官员来京速度大大加快了,即便如此,各地官员还是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到,崇祯便将大朝会的时间定在了十月十六日。
到了十月十日,崇祯先行在中和殿召见了丁启睿(陕甘宁三边总督)、熊文灿(福建总督)、王尊德(两广总督)、洪承畴(辽东总督、朝鲜总督)、刘含辉(顺天府知府)、王绍徽(济南府知府)、翟凤翀(天津港府知府)、方岳贡(松江港府知府)、吴伟业(福州港府知府)、黄景昉(广州港府知府)、周钟(福建戍卫军总兵、台湾巡检戍卫军总兵)、胡一青(察哈尔招抚使司戍卫军总兵)、惟贤(顺天府戍卫军总兵)、范文淑(济南府戍卫军总兵)、原毓宗(应天府戍卫军总兵)、秦世英(贵阳府戍卫军总兵)、袁弘勋(山东戍卫军总兵)、袁兆基(北直隶戍卫军总兵)、杨御蕃(胶州港府戍卫军总兵)、丘瑜(陕甘宁三边戍卫军总兵)、张焘(胶州港府戍卫军总兵)、潘世奇(福州港府戍卫军总兵)、任明道(广州港府戍卫军总兵)等人,朱舜水等人也参加了召见,行过礼后,崇祯便道:诸位爱卿在地方上为国尽忠,颇为辛苦。丁启睿便出列道:臣等何敢言苦。崇祯便道:诸位爱卿要么是三朝老臣,要么是随朕征战之臣,要么是朕身边出去的,可以说是朕的股肱,此番召集大朝会,为的就是听听诸位对《革弊诏》的看法,今日有什么想说的不妨直言不讳,莫待他日,令你我君臣离心。
刘含辉便出列道:陛下,臣以为陛下用心良苦,《革弊诏》所实行之策,俱是国家大计,比如此次,陛下将诏狱移至内监司,又在内监司增设宗人所,诏狱从此不再是某些人专断的刑狱之所,而是成为约束宗亲之处,陛下意欲行法治,首先从宗亲做起,令臣甚为感动,所谓上行下效,天下大治不久矣。众人纷纷应和,洪承畴也出列道:刘大人所言甚是,自此天下刑狱尽归刑部,法自所出,俱有典章法曹,令人信服,此外,陛下将各地锦衣卫由千户升格为镇抚使,亦颇有道理,臣别的不知,单说辽东和朝鲜,现在虽然与鞑子陷入僵持,但是暗中不知派了多少探子过来,多亏锦衣卫辽东千户所和朝鲜千户所支持,才破获了多起破坏事件,但是千户所人员少、级别又不高,锦衣卫们待遇也是不甚高,臣本想为他们上表,又恐陛下不快,此番陛下此番调整,臣举双手赞同啊。
熊文灿也道:臣久在海疆,自开海禁以来,贸易收入几占国库收入三分之一,陛下又御驾亲征,击败荷兰人,平定东南,才有这四海服宴,只是对于内外廷,朝野内外多有非议,只恐内廷滥用法令,先帝朝之事重现,臣也令人在书院辩论,也是各有理论,终不得其法。
崇祯才道:正因为天下人有误解,朕才召集此次大朝会,为的就是向天下人一一解释,平抑天下非议。朱舜水便接过话来说:各位大人久在地方,不知陛下的难处,自三大案后,渐有一股暗流,妄图螳臂当车,阻挠陛下诏令下达执行,陛下唯恐深究之对朝廷不利,风评亦且不妙,故不得已增设内廷,将内阁审批和执行之职加以分开而已,翰林院和内阁一个负责审批,一个负责执行,彼此牵制,而在内廷之中,翰林院亦不是一家独大,通政使司掌印玺,笔录编译司掌存档,又令御史台有纠核之权,如此一来,不让权力集中在一处,彼此监督,这才是陛下设内廷之初衷。
熊文灿忙跪下道:此种种事,臣竟不知,臣有罪。崇祯便忙道:熊爱卿快快平身,爱卿招降郑芝龙,平定东南,屡立大功,何罪之有。熊文灿这才谢了恩,崇祯又对众臣多加勉励一番,这才令众臣跪了安。
十月十三日,崇祯又集中召见了野战军诸位总兵,因着许定国和卢象升在辽东前线,所以二人并未来京,只是派了左同知前来,崇祯不免又述说一番,曹文诏只是道:陛下,臣等皆是武将,过去武将地位和待遇一直在文臣之下,陛下此次革新,提高武将地位和待遇,臣等皆欢欣鼓舞,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