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1632年之谁说读书人不会打架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抗议信,可是此事?许士扬道:正是,想来这蛮夷之人不懂教化,才做出此等卑劣之事。袁韬便道:也不尽然,这战场上的事,杀的兴起,自然是顾不得这些的。许士扬便撇了撇嘴,又冲袁韬笑了笑,没有说话。
    众人正自说着,一名内监司太监匆匆跑来,对王承恩耳语了几句,王承恩不由的脸色一变忙对崇祯说:陛下,詹事府谕德局通事舍人杨大人和翰林院府司学士王大人在通天殿打起来了!
    真可谓一语说的满堂惊,崇祯也道:岂有此理,如何敢在宫内放肆,待朕去看看。说罢便起身,一行人浩浩荡荡便离了中和殿,往通天殿而去。
    进了通天殿,只见殿内乱作一团,刘若宰(翰林院府司郎中)、曹心明(府司编撰)拉着王初(府司学士,王绍徽之子),王初朝服被撕破,鼻子还流着血,侯恂(陕甘宁三边布政使)、钱龙锡(都察院御史台左都御史)则拉着杨山梓(詹事府谕德局通事舍人,杨嗣昌次子),杨山梓气愤不已,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还要上前打王初,徐尔觉(翰林院府司待诏,徐光启次孙)、薛所蕴(通政使司外廷局经历)、冯之图(笔录编译司录档局侍书)等在一旁劝架的劝架,阻拦的阻拦。
    崇祯面色铁青的进了殿,王承恩喊道:陛下驾到!众人这才停了手,跪在一旁,崇祯坐在主座上道:这通天殿是什么地方,岂容尔等放肆。然后又看着王初和杨山梓道:你们也都是功臣之后,王绍徽就是这么管教儿子的吗!说完也瞪了杨山梓一眼。
    王初忙带着哭腔道:陛下明察,臣着实冤枉!崇祯便对侯恂道:侯爱卿,你也是历经三朝的老臣,又是历代书香门第,积年官宦世家,如何也来趟这浑水,今日这是为何?说完又对王承恩说:给侯大人赐座。
    其他人仍是跪在地上,侯恂哆哆嗦嗦起身落了座道:启禀陛下,本也无甚大事,因着去年文定公辞世,松江港府知府上了折子,请求批准在上海县为文定公修建祠堂,翰林院批了,丁总督(丁启睿)和汪巡抚(汪乔年)一合计,故文正公亦是为国捐躯,又劳陛下亲下谥号,又念及与文正公多年的旧交,便以陕甘宁三边巡抚的名义上表,请求在陕甘宁三边也为文正公修建祠堂,不想翰林院却驳回不准,按规定,三边巡抚衙门当派人与翰林院协商,又按规定请了御史台、通政使司、笔录编译司诸位大人,臣受汪巡抚所托前来与翰林院协商,臣又想着,此事毕竟牵扯文正公,这才叫了杨山梓一起,不想与王大人三言两语不合,竟动起手来,实在是老臣的罪过。
    崇祯便道:拿过奏折来。王承恩忙将奏折接过来,崇祯打开来看到翰林院府司的蓝批,上边道:文正公虽为国捐躯,但却是因一时疏忽,导致鞑子犯京,失陛下所望,功过相抵,不允建祠,此为一,二来,文正公祖籍两湖,为何不见两湖总督府衙门和巡抚衙门来报?不劳三边总督府衙门和巡抚衙门费心矣,此为二。三边巡抚衙门回复道:鞑子犯京,如何是文正公一人之失哉,此大不公也!又因自杨鹤公起,便任三边总督,文正公不但曾任此职,又在三边剿匪多年,又提剿匪“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与三边有大功,与祖籍何干!
    崇祯看后也犯了难,翰林院驳的不能说没理,但三边巡抚衙门说的也有道理,这时,杨山梓道:陛下明察,如何文定公建的祠堂,家父便建不得祠堂,只因这些小人,见家父去世,我兄长不在要职,臣亦年幼不更事,眼见的我杨家没落,便要落井下石,踩上几脚罢了!说着还瞟了徐尔觉几眼,徐尔觉正要申辩几句,方以智便不动声色的轻轻踢了他一脚,徐尔觉心领神会,只是一味低头跪着,没有起身申辩。
    侯恂眼见的崇祯脸色不好,便对杨山梓道:放肆!文定公兴格物之学,于国有不世之功,你如何敢随便置喙,若非看在尔祖、尔父的功劳上,老臣定要起身,给你几脚,看你还敢放肆不了!然后又起身对崇祯道:陛下,必要重重治罪,才好让功臣家之后都起敬畏之心,不敢放肆才好。
    崇祯如何不知道侯恂这是说的反话,怎么还好惩处杨山梓,便道:若不是侯爱卿的面子,朕必要治你大不敬之罪!不过念你祖宗的功劳罢了,想来杨鹤、杨嗣昌一生为国征战,剿乱平治,虽有小过,但是对三边百姓来说,却是有恩无过,便是对朝廷社稷,也有所裨益,当的三边百姓的香火,那便传旨,准在宁夏市建祠。
    杨山梓忙叩头谢恩,崇祯又道:三边连年匪乱、旱涝,土地又贫瘠,如今温饱亦尚未解决,还要防着北边的鞑靼,实在是苦不堪言,须得将精力放在生产发展上,其他地方便不要兴建了,想来杨嗣昌也不忍见为了给他建祠堂,而劳民伤财的。说完便将奏折交给秦熙说:依例改批录档吧。
    侯恂也忙起身道:陛下真圣明天子也。崇祯苦笑道:告诉汪乔年,此等小事何必劳动老臣,下不为例便是。侯恂笑道:也不干巡抚大人的事,老臣亦是想着当年,与文弱(杨嗣昌,字文弱)一同遭魏贼排挤,一同被贬斥的交情,自告奋勇而来,不想如今却是阴阳两隔,岂不令人唏嘘。
    眼看着风平浪静,王初却道:陛下,难道臣就白白挨了打?崇祯道:朕如之奈何,文臣武斗,乃我朝惯例,爱卿不过鼻子流血,想当年景泰帝之时,马顺、毛贵和王长随在太和殿大堂上,当着景泰帝的面被群臣活活打死,景泰帝是如何处置群臣的?你呀,回去好好跟你父亲学学。说罢便起身离去了,只留下目瞪口呆的王初跪在那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