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1632年之何如宠的谋划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头银发的何如宠裹了裹身上的大氅,又抿了一口热茶,对弟弟何如申道:虽已是正月,但是还是冷的很啊,不知京郊的春种可开始了。何如申有些着急的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兄长还关心春种,连我在南直隶都听说了,因着陛下动了气,迁怒三皇子,四皇子都封了公,咱们的三皇子却什么都没有。
    何如宠抬头看了一眼弟弟道:不可胡言,三皇子乃陛下之子,不是你的我的,更不是淑妃的,如今我何家虽一门荣耀,但是亦是高处不胜寒,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如今我年迈,不知什么时候就撒手去了,元儿和昌儿要早点在科举上创出些名头来,什么时候入了翰林院,我也就能闭眼了。
    何如申便道:如今陛下乾纲独断,内廷又夺了内阁批复之权,前几日又明发诏书,科举改为每年3月举行,名为春考,我已经叮嘱应儿和昌儿好生准备。何如宠点点头说:如今你在南直隶当差,我很放心,南直隶是咱们的老家,是咱们的根啊,让应儿去南直隶念书也是这个意思,以免他在京里仗着我的势力为非作歹,被人拿了把柄。
    何如申便道:兄长放心便是,我已在祖宅附近广买田地,以为后援,前几日朝会,听刘知府说起在顺天试行公学一事,恐怕也是陛下授意,我也在祖宅附近修了私塾学堂,积极响应陛下。何如宠点点头说:你办事,我很放心,只是不知这公学一事,陛下未下明诏,又未通过内阁便直接交给顺天府办理,恐怕是对我还不够信任啊。
    何如申道:未必,自大朝会上史可法等人死谏后,我觉得陛下会放弃了,没想到这次都察院竟然装聋作哑起来了,不知为何。何如宠笑道:你啊,一直在地方上任职,不知道这朝堂上暗流涌动,这史可法只有一子又年幼,族里又没什么得力的人帮他,他唯有进谏言,博个好名声罢了,结果这次选秀女,史可法也送了族里女子进宫,按说这样的身世,送进去也不能的青睐,你没见竟然被陛下封为昭仪了吗,位份甚至都在王之仁和高弘图女儿之上,你没想过为什么吗?
    何如申这才恍然大悟道:怪道,怪道,恐怕这次陛下不封三皇子,也是在敲打兄长,毕竟裁撤镇卫、县下设乡和兴办公学这样的事,最后还得交内阁办理啊,这是在逼兄长表态呢。何如宠笑道:总算有点长进了,不过此事之难也在此,你我也是私学出来的人,这倒是其次,最重要的事,史可法和朱舜水会怎么看?东林书院和复兴书院可是天下的大院,有多少官员都出自这里边,倘若我贸然上表,只怕就得罪了他们,故而踌躇不决。
    何如申眼珠子转了又转,忽然笑道:如今徐骥在松江港府丁忧,或许可以从他身上做些文章。何如宠听后也不由的笑道:妙极,妙极,徐光启既是格物派出身,又甚得陛下赏识,徐骥既是其子,又辅助陛下办了薛国观和孔有德案,早已是众矢之的,也不差这一两件事了,松江离南直隶颇近,你身为南直隶巡抚,去凭吊故去的内阁次辅亦是理所当然的,事不宜迟,回去就办吧。
    过了几天,许士扬拿着一道蜡封奏折交道了崇祯手中,许士扬道:陛下,此乃徐骥大人上的奏本,因着蜡封,臣等亦未敢启封,奏章一到通政使司,臣便带了过来。崇祯有些疑惑的拆开蜡封,上边写着两项奏表,一是请求将《重修法典疏议》向天下推广,二是请求将蒙学—县学—州学—郡学制度向天下推广。
    崇祯拿着这封摸不着头脑的奏折有些糊涂,实在想不通徐骥为何会在此时上这道奏章,崇祯岂是那种莽撞糊涂之人,趁着更衣的时候,崇祯便悄悄问王承恩:近来徐骥见过何人?王承恩道:因着为文定公修祠堂的事,松江港府知府方岳贡倒是常来常往,还有就是地方乡绅、富户,对了,前几天南直隶巡抚何如申去凭吊了文定公,还捐了一大笔钱,以为修建祠堂。
    崇祯心中才了然的自言自语道:狡猾的老狐狸。然后便对王承恩说:西厂做的很好,朕本以为需要很久才能重建西厂,不想这么快就打理好了。王承恩便道:陛下赎罪,前些年陛下因着处置魏忠贤,不得已解散西厂,臣当时便觉得恐怕陛下日后还用得着,又加上几位厂公着实无依无着,臣便暗寻了一处宅子,让几位厂公暂时住着,这次陛下密令重建,臣便启用了这几位厂公,他们都是做事做老的了,自然是得心应手,未及禀奏陛下,望陛下赎罪。
    崇祯虽皱了皱眉,但是还是说:此事做的好,不过行事务必低调,切不可张扬行事,若被谏官知道了,少不得又是一场风波。王承恩道:臣自然知道,已经死死告诫过他们了。崇祯这才点点头。
    回到殿内,崇祯便对许士扬说:宣刘含辉。不多时,刘含辉便道了,崇祯单独将刘含辉宣至内殿问:公学之事办的如何了?刘含辉道:启禀陛下,各乡本是依托之前的私塾,又有一些乡绅大户出钱建了一些,业已完成,县学、州学、郡学在过去学政衙门基础上,又稍加改进,既节约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