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去没有好事,我们都劝将军小心,将军不在意,执意要回去。我们也没有料到昏君会这样狠毒,哎,等我们知道,已经没法挽回了。”
王伏愤恨不已,当年消息传到凉川大营,差点激起兵变,后来凉川大营的将领还乡的还乡,调走的调走,剩下士兵们全部被打撒,分到其他地方去了。王伏当年因为还只是个马夫,没有被牵连,但也是去庇护,在凉川大营待不下去了,于是他索性改换姓名,跑到昌邕去投了戍军,没想到后来凉川郡守刘鹤调任昌邕郡守,撞到了他手中,实在是天意。
“这些我都知道,监事邱明全家被杀死无对证,我只想知道背后是谁指使的,当年还有什么异常?”
王伏摇摇头,叹息道:“可恨我当年无权无势,内幕知道的不多,当年的人死的死散的散,至于其他,我只查到书吏陈观。”
“除了他,没有其他人了吗?”柳月非常失望,王伏说的他都知道,原本以为找到当年亲历的人会有新的收获,没想到还是回到原点。
王伏诧异的问柳月:“你也知道他?”
陈观早已改名陈敬,还摇身一变成了东仪郡守,他可是废了好大的劲才将他挖出来。
柳月冷笑道:“我当然知道,我下山来就是因为发现了他的下落。”
当年的事情柳月不清楚,但是有一点他知道,当年据说廷尉府派人前去查证,就是一个姓陈的书吏出面作证,坐实了梁振倒卖粮草,侵吞饷银,图谋不轨的罪证,之后事情迅速了结,姓陈的那个书吏也下落不明,可以说这个人的出现是这一事件的转折点,很多人都以为他是被什么人灭口了。
当年先生也察觉到这个人了,四处托人打听,不过遗憾的是还没等先生查出什么就已经尘埃落定。之后先生一直自责不堪,又不想引起他人注意,所以只能背着他暗中查访。可惜当年的事情牵扯太广,所有人都只求速速了结,很多东西都被销毁,也没人再敢沾染这件事情。先生查了一阵子,渐渐也放弃了。
直到最近才叫柳月知道了那个人的下落。
陈敬的母亲病重,他的义子陈柏到平城请太医医治,是以找到了白襄子府上。为祖母请医是大孝,本该正大光明的到平城求医,陈柏的做法却不一样,陈柏是偷偷摸摸的,起先连家世也没报,只说家在仪城,求白襄子救他祖母一命。白襄子一见他便有些疑惑,三言两语拆穿他的面目,陈柏无奈,只能据实相告。
得知了他的真实身份,白襄子越发不想去了,东仪太远了,他年岁也不小了,不愿来回奔波,再说等他赶过去只怕也来不及了。东仪郡守这等一方权臣,他可得罪不起,老夫人年事已高,他治不好丢了名声是小事,若是陈家抓着不放,他就麻烦了。
哪知陈柏对祖母是真有孝心,他跪下来求白襄子,为了以情感人,便啰啰嗦嗦讲起祖母如何慈爱如何心善来,情急之下不小心就说漏了嘴,说了一句“当年祖母不嫌弃我贫贱,将我接过来养在身边,怕我吃不惯,还特意找了个会做烤饼的厨子……”
陈柏也不是个傻子,话一说完就明白自己说错了话,便试图圆过去,但是有句话叫做欲盖弥彰,白襄子给人瞧了大半辈子的病
,当然知道哪句是真话,哪句是假话。
白襄子察觉到不对,一个人的口味是很难改变的,南郡多以稻米为食,只有西北几个郡的人以烤饼为食。而宁朝的地方官吏一般都由本郡士人担任,陈敬是东仪郡守,听说出身当地大氏族,他的义子怎么喜欢吃烤饼,这口味差的太多。还有那句“祖母不嫌弃他贫贱”也很有问题,陈敬干嘛收养一个“贫贱”的义子,还有王老夫人为何对他这样好。
白襄子在宫中任职,本就心细如发,发现不对劲之后,总觉得陈柏的长相有些熟悉,还有陈柏的口音,虽然刻意掩饰,但某些时候还是露出了行迹,带着那么一丝丝北地的气息。
白华子当年为了查梁振的事情,要白襄子帮他在平城查证过。当年的事情白襄子知道的很清楚,涉案的邱明死在狱中,全家莫名其妙被灭口,作证的陈姓书吏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开始怀疑是有人动了手脚,拿着陈观的画像小心询问了牵扯进去的人,以求查出真相,因此白襄子是见过陈观的画像的。
此时陈柏的言行一下子勾起了白襄子的怀疑,白襄子越看陈柏越觉得他这张脸像极了当年他们要找的那个人的,两下一对比,他知道自己十有八九是抓住了这只老狐狸的尾巴,于是连忙写信通知远在云岫峰的白华子。
很不巧,信鸽到的那天白华子一个人溜下山找人喝酒去了,柳月见信上盖着急信的章子,便拆开看了。得知了陈观的下落他当然坐不住了,想着先生是绝不会允许他去东仪的,遂心中一横把信烧了,留了封自己要下山游历的信,骗过桂婶溜下山去,这就是柳月下山的始末了。
听完柳月的话,王伏叹息一声道:“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