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利和农学,对兵事也颇有研究,是难得的人才。他关于在西北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寓兵于农等主张被誉为“终明代良策,无逾于此”。如今小冰河期正在一步步逼近,大明的天灾越来越频繁,北方的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他根据北京周边地区的情况,提出了在水源充沛的地区种植水稻、引无定河、潮白河之水营造水田的建议,这两条河流时常发洪水,百姓深受其害,如果能广修沟渠将水引向万顷水田,则可以变害为利,要知道,水稻的产量可比小麦高多了。可惜的是,现在大明的情况就是,很多事情对的不一定就能被接受,好的也不一定是好,他营造水田的建议就不被接受,深怕自身利益受损的豪绅群起而攻之,就连申时行都保不住他,只能黯然罢官而去。
徐贞明离京的时候心灰意懒,他已经五十多岁了,身体也不算好,这次被罢官,只怕这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了。不想,皇帝突然派人传旨,让他火速进京,另有重用。他颇为惊讶,老大这是想干嘛?让他官复原职吗?等进了京之后他才知道,官复原职是不可能的,他得到一个小太监手下帮人家打下手。徐贞明差点就气炸了肺,老徐这辈子做人坦坦荡荡,为官清正廉明,老了老了居然要到一个小太监手下做事,那也太欺负人了!他当即就扬言不干了,回家卖红薯去!请他回来的官员好说歹说,总算是说服了他先到皇庄看看。得知龙岩峰创造了一年两熟,并且一亩收获数百斤谷子的奇迹之后,徐贞明总算是对这个小太监产生了一点兴趣,嗯哼,是个有本事的人,在一个有本事的太监手下当差,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见到龙岩峰,徐贞明吓了一跳,这货还没有十八岁吧?年纪轻轻居然就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看来外面的传言是真的,这家伙有真本事。受宠的太监一般都是看着皇帝长大的那种,比如说刘瑾、王振、魏忠贤,皇帝会对他们产生很强的依赖感,这种太监掌权的时候都一把年纪了,像龙岩峰这么年轻,还不是将皇帝从小伺候到大的能成为深受皇上信任的红人,没点真本事绝对不可能。想明白这点,老徐也不敢摆架子了,挤出一丝笑容,说:“不敢当,不敢当!老夫受奸人陷害,被贬出京师,心灰若死,多亏了公公才能重新起用,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龙岩峰笑说:“徐大人客气了。徐大人是难得的人才,在京郊推广水稻种植、兴修水渠营造水田,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良策,皇上求贤若渴,又怎能让你这等人才埋没?此番我奉皇上之命改造十五万亩庄田,其中就有四万亩水田,任务极其繁重,若能改造成功,将推行到整个京师,彻底解决京师依赖南方粮食供应的弊端,此乃利在千秋的大事,我年纪轻轻,怕是扛不起这样的重任,还请徐大人助我一臂之力。”
这一通马屁拍得徐贞明身心俱爽,心情舒畅。一直以来,他都被无数小人攻讦,明明是呕心沥血为北方民众谋福祉,却被抹黑成了祸国殃民的小人,同僚不理解他,皇帝不信任他,别提多郁闷了。可这个小太监居然能理解他,并且肯定他的所作所为,顿时就让他有种引为知己之感!他肃然拱手说:“承蒙皇上信任,老夫定当竭尽全力配合公公,绝无二话!”
龙岩峰大乐,拱手还礼:“那就多谢徐大人了!徐大人还没有吃饭吧?我这就让人去准备饭菜,咱们边吃边聊!”
徐贞明确实还没有吃饭,所以也不客气,说:“那就叨扰公公了!”
龙岩峰摆摆手,说:“没事,没事,能跟大人一起吃饭是我的荣幸。不知道大人想吃什么?”
徐贞明说:“听闻海淀皇庄有一物,名为土豆,产量极高,味道也美,老夫心羡之,如果可以的话请公公多用土豆做几道菜,老夫也好一饱口福。”
现在土豆的种植面积并不大,徐贞明只是听说过,但没吃过,他听说龙岩峰很擅长种土豆在,而且种出来的土豆产量极高,也就来了兴趣,想尝个鲜。
龙岩峰对这样的要求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马上吩咐厨子去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