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交粮成功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个人叫张士隆!”
    “张,士隆,他是?”
    “他是新一任河东巡盐御史,去年才刚到任。”
    “那他和咱们申大人……”
    “张士隆张大人,河南安阳人,弘治十八年进士……”
    陈卿这下彻底明白了,这个张士隆和申纶,俩人是同榜进士,也就是官场上常说的,同年。
    申经接着道:“申大人说,这个张士隆大人,为官清正,嫉恶如仇,去年刚到河东巡盐,就上书弹劾了河东都转运盐使司的贪官运使刘愉,有他主持河东盐务,商人必能及时支取到盐!”
    “难怪你这么自信,原来早就有备而来,还是朝中有人好发财啊。”陈卿心想着,嘴上却高兴道:“这样就好,那咱就可以放心了,即便受点委屈,也没什么了。”
    申经点点头:“是啊,比起此趟来的大利,受再多委屈都是值得的。”
    ……
    说话间夜已深沉,俩人渐渐睡去,不在话下。
    次日一早,陈卿在一阵号角声中醒来,以为是发生了战事,果断起身,看看周围,车队还在,只是申经不知了去向。问过王仲兴才知道他和申敏二人天刚亮就骑马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正思忖间,听得一声马嘶,远远听到申经的声音:“全队准备,往广备仓,出发!”
    陈卿迎上前,才知他们刚早早去了昨日的仓场,说是打点安排下,这下可以避免一些麻烦了。
    车队经过一个多时辰赶路,再次来到那仓场门口。
    这时一位穿着七品鸂鶒青色官袍的中年男子早早便在门口打招呼,身后还跟着几个小官,自然也包括了昨天那位。
    “请问哪位是陈卿陈大人?”他见面便问道。
    陈卿打马过去,一副昂昂的样子。
    昨日还那么威风的那个小官上前施礼道:“原来是陈大人,小人我昨日有眼不识泰山,得罪了您,还望您大人有大量,不要跟我一般见识。”
    陈卿记得申经昨晚说的话,自然也不想惹麻烦,下马道:“哪里哪里,我也是年轻气盛,大人莫怪,再说了我不过是个王府官,您无需这么客气。”
    “理该如此,理该如此。”那穿着七品官袍的男子笑道。
    他说着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似的东西,面向申经道:“原来是申大当家,我也是今天一早才收到吴参将的信函,说申掌柜是奉旨为朝廷边关运粮,此乃大义之举,本官自然当好好招待,申掌柜,里面请。”
    他说着吩咐手下一人:“你去安排下,找周把总,说吴参将的意思,让他手下兵士们出些人,等下帮忙搬运粮食,做好登记。”那人赶忙下去了。
    这边申敏等人也开始向车队下令:“各车以旗长,各队以队长为单位,等下听候命令,待仓官检查粮米后,按规矩将粮食送到官仓,不得有误。”
    一时间,整个仓场开始为这支庞大的粮队忙碌起来。
    六百多辆大车,八百多车夫马夫,各色人员开始甩开膀子卸车,不一时一队约有几百人的官兵在一个瘦高个顶着盔甲的人员带领下也从仓场内开出来帮忙,从早晨一直搬到晌午,用了近四个时辰才将所有粮米搬运完毕,仓官一一检查清点造册登记。
    陈卿等人自然是没有动手,被安排在仓场内一个小屋子里喝茶聊天。在闲聊中他才知道,今年朝廷户部开中盐引正好就是二十万引,而积极参与此次招商中盐的的确自始至终只有申家一家。
    那仓场大使姓吴名着,在这里很多年了,说朝廷在这之前也曾下过两次榜文开中,从前年到现在,就没见哪个商人来过,陈卿追问原因,他却缄口不言,自然是印证了申经的说法。
    这时,一个仓官进来,给吴着递上一张纸,向他使个眼色,那吴着拿给申经看看,上面写着粮草已经清点造册,共两万八千石,可中盐引十八万六千六百六十七引,给申经确认,旁边的申敏看到脸色一变就要起身显然是有话说,却被申经按下,拱手道:“正好正好,我们这一路上行走两个多月,途中损耗在所难免,难为大人了。”
    吴着随后吩咐人拿上一应手续过来,陈卿看时,有法票、勘合、底簿等,只见他拿起一支毛笔,蘸着朱砂墨在法票上写下,‘大同广备仓开中纳粮,粟米一万三千石,麦一万石,豆五千石,以上共计二万八千石,该河东盐运司支盐引十八万六千六百六十七引。’再次让申经确认无误后,盖上收讫之章,并下面三张底薄,一起加盖骑缝印章。
    他将那法票撕下给申经以为到河东运司支盐凭据,三张底薄则是除自己留下一张外,其余快马发山西布政司、并河东盐运司收掌以为核对。
    “你拿着这法票堪合到河东盐运司衙门及其下盐课提举司,照数支盐就是。”
    申经恭敬的接过,连声拱手道谢。
    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运粮之行终于告一段落。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