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随后,申经留在仓场,说与那仓官还有要事要谈。低声在申敏耳边耳语些什么,申敏随即带领陈卿等人并所有随行车夫人员全部赶往大同府。
陈卿跟着大家刚走出仓场,迎面便看到好大一支车队黑压压从南面而来,足有三百多辆大车,浩浩荡荡,为首之人居然穿着一身太监们的服装,他们走近了陈卿才看清楚,这人不正是去代王府时带他进府的那位公公吗?
“难道代王受了沈王捐粮的刺激也来捐粮食了?”他纳闷的看着这些人,定睛一看那三百多梁车明明是空着的。
“这位公公,你们到此也是送粮食的吗?”陈卿热情的上前问候道。
那公公一看是他,拱拱手道:“王爷不是已经说过了吗,这些年朝廷光是欠我们王府的俸禄粮米也已经欠了有五万多石了,我们代王他老人家深明大义,一再宽限已经很不错了,这不听说你们运粮过了了嘛,王爷就和上面申请了,朝廷已经答应了,把这些年欠我们的粮米给补上,让我们到这里先取走粮食三万石,不够的以后再给我们补齐!”
他说的轻飘飘的,陈卿却气的差点吐血,扬起马鞭颤抖着手道:“你,你说什么,我们辛辛苦苦长途跋涉这么远送到大同的粮食是给边关将士的,居然给你们当了禄米,简直是岂有此理!”
他话没说完旁边的申敏已经吓得变了脸色,不住给陈卿使个眼色,那公公一听这话顿时不高兴道:“你这话什么意思,你是嫌朝廷欺骗了你,还是对我们王爷领俸禄心怀不满啊。”
陈卿怒从心头起,正要再说些什么,申敏已经朝旁边使个眼色,两个申家人打马上前一把把他拽下马来,捂上他的嘴,他一边不住给那公公施礼道:“哪里哪里,陈护卫刚才是没理解您的意思,咱们代王爷久驻边陲,为朝廷镇守边塞劳苦功高,又深明大义,朝廷就是欠了谁的粮米也不该欠咱们代王的不是,您来的好,这都是应该的。”
那公公这才消消气,瞅着一旁愤愤不平的陈卿道:“算你们识趣,别当了个芝麻绿豆点的官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这里可不是沈府的地盘,说话给杂家小心着点。”他说着招呼身后车队继续前进,对陈卿理都不理了。
陈卿气得难受却偏偏知道这时候不能逞能,只能痛苦的咽下这口气,在申敏的拖拽下又上了马。
随后,申敏在大同鼓楼街找了两家大客栈,全部包下,将所有人安排好住宿,并告知大家,接下来所有人将在大同歇息三日,三日后,听候安排。众人欢呼散去。
陈卿被安排在一家叫同福客栈的客栈二楼,一间不小的房间。
晚饭时分,他透过房间窗户看到客栈前人头攒动,很多车夫马夫相伴出去逛街,大嗓门即便在繁华的闹市都能听的清朗,一打听之下,原来申敏不知从何处弄来了大笔银子,按申经吩咐,每人给了五两算作运费,听说到了河东还有另外一半,难怪大家如此兴奋。
“整个车队连马夫、灶夫、挑夫、护队在内足有八百多人,每人十两银子,听说车长队长旗长还都有不同程度的加成,好家伙,单是这一次就要发掉白银上万两,上万两啊,我的天。”王仲兴在陈卿房内,看着窗户外繁华的夜景,不住感叹道。
陈卿也感叹道:“是啊,我现在终于明白,申家到底有何魅力,能让这么多人心甘情愿的跟他们出来,长途跋涉一千多里,受再多罪都任劳任怨,因为这申经对他们实在是过于慷慨,要知道这一趟十两银子赶得上一个中等之家一年的收入了。”
王仲兴重重的点点头:“我就说过,东家人很好,对我们下人,真的没的说,别说是吃点苦,为他卖命都是值得的。”
陈卿愣怔一下,从他感激的眼神中读出了什么,不由得为张家暗暗捏口气。
当夜客栈前灯火通明,人马不绝,街上虽无处不见巡逻的兵士,周围的商铺却都跟没事人似的,继续开放直到很晚才宵禁,据说这也是代王的意思,看来这些地方的藩王们都是很爱热闹的,尤其是爱这夜市。
鼓楼街更是和潞州城中的天晚集一样,越到夜里越是热闹,尤其是各种青楼歌坊,酒肆茶铺更是彻夜不息,显然也是享受着某种特权。
申经很晚才回来,刚进门就把申敏骂了一顿,说来时特别关照他发给大家银子的时候一定要多嘱咐几句,大同是军事重镇,不同于潞州,在此行事万务小心,而眼下很多车马夫拿了银子后放浪形骸,流连夜市,彻夜不归,实在是糊涂。
“咱们此番中盐,眼下不过才完成了一半,尚有前路漫漫,你以为事情这就算完了?我早就告诉过你,出门在外经商,一不可纵酒,纵酒易惹事,二不可露富,露富容易被盗匪盯上,怎么就是记不住?你是猪脑子吗?”他在房间内大发雷霆,骂的申敏头都不敢抬一下。
陈卿这才发觉,这位一路上跟他一直有说有笑,和颜悦色的申掌柜,竟有如此凶狠的一面。
“吩咐下去,现在在客栈内的,全部出动去外面找,把那些至今未归的人全部给我叫回来,每人罚银一两,有纵酒不省人事者,抬回来,罚二两,屡教不改者,直接打发回老家,永不叙用。”
申敏赶忙领命而去。
当日直到半夜,被赶回来的有二百多人,最远的都跑到东城门,喝的大醉,被巡视宵禁的兵士给捉了,也有几十个喝的稀里糊涂的,被申经命令先送回房歇息,第二天一早当着众人的面,罚银的罚银,遣散的遣散,还有些没有喝酒的也遭到训斥,众人由是再不敢造次,此后三天在城中都是规规矩矩,深居简出,偶尔出门逛街,也按照吩咐,各自出去,不成群结队以免太过招摇。
这三天,陈卿跟着申经整日在大同城内游逛,才知道原来申家早在三年前便已经在城中开设了铁货行,专销荫城铁货,这大同城及周边所属各县,农民农耕常年用的铁犁铁耙等各种农具,竟有九成都是潞州商人贩卖过来的,申家铁货行每年在此单是做农具一项,已是生意好的不得了,他更是大惊。
三天后,申家车队开始开往运城,虽此去又得八百多里路程,但由于轻车简从,又兼运城离潞州不过五百里路程,此去大半属于返乡之途,众人顿觉轻松许多,行走速度比之前快出不止一倍,不过十来天功夫,河东运城已是遥遥在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