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接下来该怎么办?”我疑惑道。
“等。”魏箫吟靠在我的胸膛上,似乎刻意将胸膛顶在我的后背。
“等?”我哪里能管那么多,眼下是她救我的命,我生怕她抛下我离开,哪里会刻意惹怒她?
“没错,等到九点,便是好戏开始的时候。”魏箫吟道。
“魏真人,我能问一下,为何在龙王咒的诅咒下,我的体内会生出鳞片?”我将心理的疑惑说了出来。
“这便是龙王咒的可怕之处,先是以极端的酷刑折磨你的肉体,让你不至于死去,也能保持着清楚的痛感和知觉,再然后,龙王咒会开始摧残你的内心,以至于让你完全崩溃失控,再让你暴毙而亡,永世不得超生,沉沦在精神的压力下,饱受无穷的酷刑和摧残。”
我心下一惊,面露惧色。
“别怕,我在呢。”魏箫吟抿了抿嘴角,“实不相瞒,我乃屠龙一族三十二代传人,我的第七代老祖宗,可是魏征啊。”
//////
贞观年间,长安连年旱灾,民不聊生,赤地千里。
农田颗粒无收,土地大片龟裂。
老百姓们都觉得是旱魃作祟,因此不断找道长做法事,却根本没有起效。
百姓们没了粮吃,要么饿死,要么就找别的法子填饱肚子。
啃树皮,吃草根,还能维持个半死不活,好在整个关中平原,有黄河及支流流过,有鱼虾可捕,不至于饿殍遍野。
张老头做了一辈子渔翁,穷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平日里就吃些捕捞上来的鱼虾充饥。
这些长安城富人们不愿入口的东西,没想到成了旱灾时的哄抢之物。
捕了一辈子鱼的张老头,在旱灾期间,赚了不少钱,他的名头也传开了,关中地区的人都知道,有个叫‘渔翁张’的老头,他打上来的鱼,和其他渔民打出来的相比,肉质更加肥美,个头更大。
所以不少人,都喜欢在渔翁张这里买鱼。
随着时间的推移,渔翁张赚了不少钱,可随着买鱼的人越来越多,自己捕捞上的鱼,已经满足不了所有买家的胃口。
而且,因为过度捕捞,渔翁张能捕捞上来的鱼,也都逐渐从大鱼大虾,变成小鱼小虾。
挣了一阵子钱的渔翁张,有些慌了。
吃了一辈子苦,临了发了财,人就是这样,有贪欲,挣得越多就还要挣。
渔翁张觉得这样下去可不好,听闻长安城内有一专门卖卦的老道,据说很灵。
渔翁张眼珠子滴溜溜的转,便想着去算上一卦,看看能不能以此捕捞到更加肥美的鱼儿。
打定主意的张老头,拎着一篓子活鱼,进了京城,寻找那灵验道士。
一路打听,张老头得知那老道就在长安城西北角给人算卦,姓袁,名字似乎叫袁守诚。
渔翁张一溜小跑的找到了袁守城的摊子,本想上前搭话,却见那袁守诚浓眉大眼,不怒自威,好生俊俏,是一个样貌上等的中年男子。
拍了拍自己身上的泥土,渔翁张提起胆子,走了上前。
“袁道长,您吃鱼嘛。”渔翁张将鱼篓里的鱼放到袁守诚的桌子旁。
袁守诚抬起头,望了一眼冲他发笑的老头。
看那老头的面相和穿着,就知道是个穷苦人家,粗布短衫,还没有鞋穿。
袁守诚叹了口气,问道:“老人家,您无缘无故,送我鱼吃做什么?”
渔翁张憨厚一笑,“不瞒袁道长,咱老张是一渔夫,捕了一辈子鱼,近来连年干旱,许多庄家都旱死了,老百姓们没有饭吃,就都开始吃鱼。”
“刚开始还好,鱼还够吃,可到了后来,旱情越来越严重,鱼就不够吃了。”
“我了每天早起晚归,能捕捞到的鱼,反而更少了,这样一来,就有许多百姓吃不上鱼,很多都饿死了。”
听了渔翁张的讲述,袁守诚慈悲心切,感伤那些没有粮吃被饿死的孤魂野鬼。
“所以袁道长,我是想请您帮我算一卦,看看这泾河流域,哪里还能捕捞到鱼,咱赚不赚钱的不说,起码让老百姓填饱肚子也好。”
渔翁张捕了一辈子鱼,可却不是个傻子,他晚年虽然发了笔横财,却从不外露,还寻思等旱情再严重的时候,买几个屁股大的姨太太,给他生几个儿子。
当然,这些不可能表现给袁守诚看。
对于这等凡人,袁守诚自然不会刻意去推算什么,只是觉得那些吃不上饭的人可怜,便当即给渔翁张算了一卦。
“你且听好。”袁守诚向渔翁张说道:“大旱时期,这些鱼虾知道人们要吃它们,都早早的躲在了泾河中央的河眼中了,平日里也不会出来,唯独子时的时候,这些鱼虾会从河眼中出来透气觅食,你就在子时备好渔网,便能捕捞到鱼分给百姓吃。”
渔翁张连连点头,“多谢袁道长,多谢袁道长。”
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