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倒霉的王俊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冷柔自然不属于这一列。
    她出演过白月儿的剧,并且也获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名气。
    像她这样得到过公司资源的人,一旦有解约的想法,其结果要么是冷藏,要么是赔一笔天价违约金。
    无论哪一种结果...
    夜色渐深,城市的灯火依旧不眠。许修文吃完那碗阳春面,胃里暖着,心也慢慢沉了下来。宋思雨没有走,坐在他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翻看他刚打印出来的《重生写作营》招生简章草稿,眉头微蹙。
    “‘欢迎所有曾因现实低头、却仍想为内心发声的人’?”她念出声,“这话听着好听,但太理想化了。你真打算收那些写网络小说被喷到抑郁的?还是被家庭逼着放弃文学梦的高中生?又或者只是想找存在感的中年主妇?”
    许修文笑了笑,把空碗放在一旁。“都收。”他说,“只要他们还愿意写,就说明心里那盏灯没灭。我们不是挑天才,是在救火种。”
    宋思雨抬眼看他,目光里有担忧,也有敬意。“可你能扛多久?基金会现在虽然有了国图背书,但‘昭明计划’才刚开始,后续审查压力只会更大。再加上写作营这种事,一旦牵扯进敏感题材……上面不会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知道。”他点头,“所以我才要趁现在还能说话的时候,多搭几座桥。哪怕将来桥断了,至少有人走过。”
    两人沉默片刻。窗外风起,吹动窗帘一角,像一页未完成的手稿在轻轻翻动。
    手机忽然震动。是萧幼然发来的语音消息,语气急促:“许老师,出事了!有个学员昨晚在直播读《昭明文集》节选时,账号被封了,IP也被冻结。今天早上她单位人事找她谈话,说她‘传播非法内容’,可能会影响年终考核。”
    许修文皱眉,立刻回拨过去。电话接通后,萧幼然声音疲惫:“她是中学语文老师,平时只敢用小号发声。这次是因为看到展览新闻太激动,才第一次公开朗读。结果……连累同事都被警告了。”
    “叫她别怕。”许修文沉声道,“告诉她,我们会出正式声明,说明这些文本已获国家图书馆收录,属于合法公开史料。另外,让宋思雨那边法律组准备函件,发给她所在教育局,强调学术自由与公民表达权的边界。”
    “可万一他们不认呢?”
    “那就让更多人站出来。”他顿了顿,“今晚八点,组织一场线上共读会。不限身份,不限地域,所有人同步朗读《海风不眠》第一章。我要让全网知道,这不是一个人的声音,是一群人的呼吸。”
    挂掉电话,他转头看向宋思雨。她已经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起草公函。“你真是越来越大胆了。”她说。
    “不是大胆。”他摇头,“是不能再退了。我们已经站在悬崖边上,往后一步,就是万丈黑暗。”
    第二天清晨,#万人共读昭明#的话题冲上热搜榜首。微博、B站、抖音、知乎……无数普通人上传自己朗读的视频:有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在教室里齐声诵读;有农民工兄弟,在工棚里捧着打印稿一字一句地念;甚至有一位盲人作家,通过语音合成软件播放父亲当年的手稿录音。
    某大学图书馆自发举办线下朗读活动,数百名师生围坐一圈,接力完成整本《昭明文集》的节选。现场有人哽咽,有人落泪,更多人握紧拳头,仿佛终于找回了某种失落已久的尊严。
    而这一切的背后,许修文却陷入了新的困境。
    下午三点,他接到退役军人事务部一位工作人员的私信。对方匿名发送了一份内部通报扫描件:关于“青鸟”身份认定一事,近期有高层质疑追认程序“依据不足”,建议暂缓宣传,并对纪录片部分内容进行“技术性删减”。
    许修文盯着屏幕,手指发凉。他知道,这是反扑开始了。
    他立即联系陈老先生。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背景嘈杂,像是在医院走廊。
    “许修文啊……”老人声音沙哑,“我住院了,心脏不太好。但我刚从一个老战友那儿听说,有人正在重新梳理五十年代边境情报系统的档案,试图证明‘雪鸢行动’并不存在,说是‘地方误报+民间演绎’的结果。”
    “这不可能!”许修文几乎喊出来,“我们有手稿、有照片、有老兵证词,还有军方解密文件佐证!”
    “我知道。”陈老先生叹了口气,“可你要明白,有些人不怕真相,怕的是真相带来的连锁反应。一旦承认那段历史,就意味着必须面对当年为何隐瞒、谁下令销毁记录、哪些人因此蒙冤的问题。这不只是补录一个名字的事,是在撬动一块压了几十年的石头。”
    许修文沉默了。
    “但我支持你。”老人缓缓道,“我已经把我掌握的所有资料备份寄给了三家媒体和两个高校研究所。只要你还在往前走,就一定有人替你守住后路。”
    电话挂断后,办公室陷入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