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t;“娘亲,我学会写字了。
>他们说我该恨你,可我记得你给我裹过的棉袄。
>我现在是医馆学徒,每天给人煎药。
>昨夜梦到你弹琴,醒来哭了好久。
>我给你寄了药方,治嗓子的,别怕苦。”
落款是个名字:**阿芜**。
柳眠的手猛地一抖,琴弦崩断一声锐响。
她死死攥着那张纸,嘴唇哆嗦,眼泪一颗颗砸在泛黄的字迹上。二十年来,她一直以为那群孩子都死了,或早已忘了她这个“没能护住大家”的师父。她甚至怀疑过自己的牺牲是否值得??若无人记得,善又有何意义?
可现在,有人记得。
不仅记得,还活得像她希望的样子。
她猛地站起身,翻箱倒柜找出尘封已久的笔墨,颤抖着写下一行字:
**“我要回江州。”**
然后她将那截断弦缠进纸鸢骨架,用胶泥修补裂痕,在尾翼画了一弯新月。次日清晨,她独自站在沙丘之上,迎着朝阳放飞了它。
纸鸢摇晃着升空,越飞越高,最终融入云霞之中。
而在千里之外的江州,某个正在晒药的老妪忽然抬头,望着天空怔住??她认得那只风筝,那是她女儿小时候最爱的模样。
她匆匆跑进屋,翻开枕头下的旧信,发现昨夜刚写完的一封家书背面,不知何时多出了一行陌生的小字:
**“你也记得吗?”**
***
与此同时,东海之滨,浪涛拍岸。
一座孤崖之上,伫立着一位白衣男子,背负长剑,目光遥望海平线。他是陆沉舟,曾为御剑司九大剑首之一,七年前因私自斩杀朝廷命官而被通缉,自此隐居海外。世人皆道他心狠手辣,实则那官员贪污赈灾银两,致数十村庄饿殍遍野,他怒极出手,宁负宗门不愿负苍生。
今晨,他收到一封匿名信,无署名,无地址,只附一枚贝壳,内刻四字:**“潮音归来”**。
他本不信这些神异之事,但当夜入梦,竟见一片火海中,无数百姓跪地哭嚎,而他自己持剑立于风暴中心,耳边回荡着此起彼伏的呼救声。最清晰的一句是:“陆大人!求您救救我家孩子!”
醒来时,枕边湿了一片。
他素来冷漠,从不做梦,更不曾流泪。
可这一次,他分明感到胸口压抑难当,仿佛有千斤重担压着未曾兑现的诺言。
翌日,他驾舟返航。
途中遇风暴,船几欲倾覆。危急之际,忽见海面浮现出无数光影??有渔妇在岸边点灯等夫归,有孩童将最后一口干粮喂给流浪狗,有老兵跪在阵亡名录前替战友敬酒……每一幕都短暂如泡影,却又真实得令人心颤。
他瞪大双眼,终于明白:这不是幻象,而是近年来“忆暖试炼”引发的天地共鸣。人心所念之善,已在冥冥中织成一张无形之网,护佑着这片大地。
风暴渐息,阳光破云而出。
他在甲板上盘膝而坐,拔剑出鞘,以指抹过锋刃,在剑脊上刻下新的誓词:
**“不为权贵斩人,只为弱小执剑。”**
***
江州府衙,春分日。
欧阳戎正在主持一场特殊考核??面向全城百姓开放的“忆暖初选”。凡能讲述一件真实温暖往事者,皆可获得一枚玉牌,凭此进入后续修行选拔。
堂下人山人海,老少皆有。
第一位登台的是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结结巴巴地说:“我……我爹去年病了,没钱抓药。隔壁王婆婆偷偷塞了五文钱给我娘。我娘哭了,我也哭了。后来我每天给她家门口扫地,她就天天给我糖吃……”
话未说完,台下已有不少人抹泪。
第二位是个卖豆腐的老翁,颤声道:“十五年前,有个年轻差役常来买豆花。每次都说‘多加葱花’,其实他allergy葱,只是想让我多赚两文。直到他调任那天,我才从旁人口中得知……”
第三位竟是牢中死囚,戴着枷锁跪地陈述:“我小时候偷米,被抓时饿得晕倒。米店老板没报官,反而煮了碗粥给我。他说:‘人饿极了才会犯错,我不怪你。’可我没听劝,越走越远……若能重来,我想先去给他磕个头。”
欧阳戎静静听着,笔不停歇地记录。每记下一桩,案头那枚象征“心源之力”的水晶便会亮起一丝微光。随着故事累积,光芒越来越盛,最终竟凝聚成一道人形虚影??正是当年黑镜中走出的那个“真我”身影。
他微笑看着众人,低语道:“你们看,真正的力量从来不在神通法术,而在这些不肯遗忘的瞬间。”
话音落下,全场寂静。
片刻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就连押解囚犯的狱卒都摘下了铁面具,低声啜泣。
***
当夜,欧阳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