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来,有钱有人脉的自己组织弄商队,没钱的就跟着商队一起出海当水手,一年下来不知比以往的日子好过了多少倍呢!
在番禹,这种现象被发展到了顶峰。这些大食人,甚至是欧洲人来到大宋后,仅仅只是番禹一角就让他们迷了人,比起家乡,大宋真得是太好了。
他们很快地就在此定居,不愿走了。还上书朝廷,要求重开在唐朝期间设立的番学馆,以便学习宋人的语言,方便在此定居做贸易。
对于这种万国来朝的现象,大宋的君臣就跟中国古代所有的君臣一样,当然是十分受用。
很快地,番禹那边就开起了蕃学馆,这些红头发绿眼睛的人进了蕃学馆,自然是先学现在的汉语拼音,有小道消息说,赵曙在今年会下旨,把这种发音定为大宋官话了呢!
而琼州作为海上贸易的必经之地,在杨涵瑶来后,经过一番整治后,慢慢也出现了繁荣的现象。
今日杨涵瑶带着人出来散心,自然也想来这码头看看。崖州大运河是内陆通往琼州的途径之一,码头经过整修后,现在每日都会有十几艘船入港。
虽然少,可想一想琼州建设才半年多,相比以前的每日两三艘,这已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一行人到了码头,杨涵瑶看着码头忙碌的景象,心中生起了一种满足感。这都是她和王雱努力的结果。
想起王雱的辛苦,想一想自己那日的无理取闹,她觉得等下回去还是做几道王雱喜欢吃的小菜哄一哄他吧,也不容易吶!
观赏着码头风景的杨涵瑶正在感叹着,忽然从一艘船上下来两人,上了岸,便在打听琼州府怎么走。
一听这口音,明显是夹杂着家乡口音的普通话,杨涵瑶来了兴趣。这年头,会说普通话的,那也不是一般人来着。虽然商会的工人都要学普通话,可和书院的学生比起来,他们的口音都会比较重。
可不管怎么说吧,能说普通话的人,那也绝不是一般人。要么是商会的人,要么就是读书人,朝中大臣。
杨涵瑶打量了下上岸的人,前头那人明显为主,后面为仆。穿得虽简单,可杨涵瑶的眼力何等惊人,一眼还是看出了为主那人身上的棉布料乃是商会这两年才出的带暗纹的新料。
能穿这衣料的人,非富即贵!
一下子,杨涵瑶也对来人有了兴趣。琼州虽比大半年前好了许多,也有不少内陆的人来此考察,可大多也只是小打小闹。像眼前这位穿着有品味,相貌堂堂的还真不多见。
对舒云使了个眼色,舒云心领神会,上前拦住二人,福身道:“这位公子,我家主人观您气宇轩昂,相貌堂堂,必不是凡人。因此特命奴婢前来,请公子前去叙话……”
ps:今天楼上人家下水道堵了,漏水,搞了半天才弄好,章节发得晚了,各位大大包涵!求月票,求推荐票,嘻嘻,需要鼓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