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后得智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变相观空。这个变相观空是说,这个菩萨他一路走过来,从资粮、加行到通达,跟真如相应以后,他能够从这一念清净的心中流出很多很多的方便,来度化这些还没有悟入真如的众生。我们讲文以载道,文字能够诠释很多的道理。但是一个人跟道相应的时候,也能够开展出很多很多的文字。
你看禅宗讲话很多很多的方便,有时候“德山棒”、“临济喝”。你去见德山禅师,他什么话不讲,就一棒打过去;那临济宗就是呵斥你;或者是有的禅师,什么祖师西来意?喝茶去,吃饼去。他能够以种种的方便,来引导你这念心跟真如理相应,这个叫做变相观空,他可以从这样的一种色声香味触法境界当中,变现出很多很多的方便,引导你跟真如相应。
不过当然,我们娑婆世界六根的耳根特别利,所以释迦牟尼佛引导我们主要是用声音,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十个声音。这十个声音当中声音的高低曲折,我们这一念心跟这十个声音接触的时候,就能够有这个道,有这个道在里面。“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它就是十个声音而已,但是它能够表显一个真理。
其它的国土就不是了,有的国家佛陀都不说法,香积佛国,你去问佛陀什么是如来真实义?给你一碗饭吃,你把这个饭吃完了以后,唉,你了解了。有些是天衣佛国,你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给你一件衣服穿,你穿进去,你色身跟衣服一接触的时候,哦,你明白道理了。这个变相观空,这个时候他可以把他觉悟的这个真如的空理,能够变带各种各样的相状,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这种都是可以见闻觉知的,叫相见道,这叫后得智,这个后得智不是学习而来的,是根本智开展出来的。
前“真见道”,证“唯识性”。后“相见道”,证“唯识相”。
真见道是见道了圆成实性,跟真理真实相应了;相见道是从真如的理当中,它能够开展出很多很多的方便法门,透过这个方便法门,能够引导一切众生也能够悟入到唯识性。
颂但说“真见道”者,以“真见道”胜故。
这个地方但是强调“智都无所得”,主要是在发明根本真见道。因为有真见道就一定有相见道,所以真见道是殊胜,以它做代表。这个是讲到通达位菩萨的情况。从次第来看,这个菩萨在修学,一开始先要从假入空,然后再从空出假的,看这个意思。就是一开始要先得根本智,从根本智当中开展出后得智,是这个意思。
大家有没有问题,关于这一点?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是的,这个是凡夫的情况。但是一个通达位的圣人他跟真如相应的时候,只有见分,不能有相分。有相分的话就没有跟真如理完全相应,因为我们的相分都是影像相分,所以这个时候是没有相分。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相见道主要是引导众生趋向于空性这一部分,那至于无量无边的三昧陀罗尼都还是要学习,这个你都还是要学习的。但是就着你所觉悟的真理这部分,你从山下走过来了,到达山顶了,你可以从山顶当中告诉山下人,往这边走、往那边走都可以,你可以引导他趋向你所觉悟的真理。但是于很多很多的法门,无量无边的三昧,无量无边的陀罗尼,你还是需要亲近十方诸佛,继续地学习,这个所知障部分还需要继续学习。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他这个是这样,我们今天看到花。看到花的时候,我们是变带自己的相状,我们有各式各样的业力,今天我福报大一点,我看到的花比较庄严,他福报差,他看到的花就比较差,所以一谈到相分就有差别相。但是你不能够说圣人所见到的真理不一样,你说你这个圣人福报大,你看到的真理比较大,他看到的真理比较小,没有这回事情。所以真理不能够变带相分,因为一旦落入相分,那一定各个不同。各个不同的时候,就不能讲十方的圣人,都安住在同样一个真如的境界,那就是每一个所觉悟的真理就不一样了,所以如果一落入相分就有差别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7集《唯识三十颂直解》(第2/2页)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也不一定是有名言,就是有业感的意思,这个相分第一刹就是有业感,业力。而我们这念心跟真如相应的时候是不讨论业力了,那是一个圣境,不是一个凡夫的境界,那是一个圣境,圣境只有一个,无差别的。可能你这个菩萨你是修念佛法门,他是从禅宗悟入的,他是从天台、华严都没关系,但是跟真理相应的时候,那个如的境界一定是一致的。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真如,他悟到的真如是圆成实性。唯识学是这个意思,就是说真如理本来就存在,一切法性空缘起、缘起性空这个道理,其实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