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玉案初尘第一章雨夜归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眼前的女子身形纤细,穿着一身半旧的浅青色细棉布衣裙,洗得有些发白,样式也是最普通的襦裙,通身上下唯一的饰物便是发间那根普通的木簪。脸色是常年不见阳光的苍白,唯有一双眼睛,平静无波,深不见底,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疏离。她微微垂着眼,安静地站在那里,像一株生长在幽谷的瘦竹,带着一种近乎孤峭的安静。
    门房眼中掠过一丝疑虑。凤鸣书院虽是广纳才女,但入学的女子,要么出身显赫,自带仆从车马,衣着光鲜;要么便是地方上声名远播的才女,由官府举荐,气度也自不凡。眼前这位“沈青砚”,名不见经传,文书上只含糊写了来自江南寒儒之家,因才学出众得地方耆老联名举荐。再看她这身行头和身边仅有一个老仆的寒酸模样……实在不像能入得这凤鸣书院门槛的样子。
    “沈姑娘?”门房的声音带着一丝公事公办的疏离,将名帖和文书递还,“请随我来,先去‘洗心堂’登记造册,领取号牌衣物。今日恰是入院考较之日,姑娘来得倒是巧。”
    “有劳。”苏砚清微微颔首,声音清冷平静,听不出情绪。她示意福伯在门外等候,自己则跟随门房,踏过了那道象征着无数女子梦想的朱漆门槛。
    一入门内,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喧嚣彻底被隔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肃穆的氛围。脚下是平整的青石板路,两侧古木参天,枝叶在雨后显得格外苍翠欲滴,空气中弥漫着湿润草木的清香和淡淡的、若有若无的墨香。远处传来抑扬顿挫的诵书声,清脆悠扬,更添书院的清幽雅致。
    门房引着苏砚清,沿着回廊七拐八绕。回廊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历代山长或名士留下的字画墨宝,笔力或遒劲或飘逸,内容多是劝学励志、修身明德的格言警句。偶尔有穿着统一浅碧色院服的少女三五成群走过,她们步履轻盈,仪态端庄,低声交谈着,目光落在苏砚清身上时,带着毫不掩饰的好奇和打量。那目光像细密的针,落在她洗得发白的旧衣上,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和评估。
    苏砚清目不斜视,只是微微加快了脚步,紧跟着前方门房的背影。她的脊背挺得笔直,像一杆宁折不弯的竹。那些或好奇或轻慢的目光,如同拂过石面的微风,未能在她沉静如水的眼底掀起一丝涟漪。她只是默默地将这些目光,连同这书院看似清雅实则等级森严的每一处细节,都刻入心底。
    洗心堂位于书院前院东侧,是一座宽敞明亮的厅堂。堂内陈设简洁,正中悬挂一幅巨大的孔子行教图,下设香案。两侧是长长的书案,后面坐着几位负责登记的教习嬷嬷和书记员。
    苏砚清被引到一位面容严肃、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嬷嬷面前。嬷嬷姓严,是书院里出了名的铁面无私。她接过苏砚清的文书名帖,锐利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在她身上扫视了几个来回。
    “沈青砚?”严嬷嬷的声音平板无波,“江南吴州人士?寒儒之女?”
    “是。”苏砚清垂眸应答,声音清晰。
    “举荐文书上说,你于经史子集颇有涉猎,尤擅诗赋?”严嬷嬷翻看着文书,指尖在“寒儒之女”几个字上点了点,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质疑。那目光仿佛在说:一个寒门女子,能有多少见识?
    “不敢当‘擅’字,略知皮毛,不敢懈怠。”苏砚清的回答滴水不漏,既不自谦过分,也不显张扬。
    严嬷嬷又问了几个关于籍贯、家中人口等例行问题,苏砚清皆对答如流,用的是早已烂熟于心的“沈青砚”的身世。严嬷嬷见她言辞清晰,举止虽朴素却沉静有度,不似寻常小家女子那般畏缩,眼中的审视之色稍缓,但那份固有的疏离感依旧存在。
    “既如此,”严嬷嬷将一份登记册推到苏砚清面前,又递给她一块半个巴掌大的木制号牌,“在此处签下名字,按下指印。这是你的号牌,‘玄字柒叁’,收好。凭此牌可去‘浣衣局’领取两套院服,去‘食舍’领饭食,去‘藏书楼’借阅书籍。书院规矩森严,号牌便是身份凭证,切莫遗失。”
    “谢嬷嬷指点。”苏砚清依言签字画押,双手接过那块打磨光滑、刻着“玄字柒叁”的号牌。入手微凉,沉甸甸的。玄字,代表着她属于书院中最低一级的学生序列。
    “好了,速去浣衣局更衣。半个时辰后,所有新入院及待考较的学生,统一在‘明伦堂’前集合,参加入院试。”严嬷嬷挥了挥手,不再看她,转向下一位等待登记的学生。
    苏砚清将号牌仔细收进怀中,对着严嬷嬷的背影行了一礼,转身退出洗心堂。她没有立刻去浣衣局,而是站在廊下,微微仰头,看着“洗心堂”三个苍劲的大字。洗心革面?对她而言,踏入此门,不过是戴上了一副更沉重的枷锁,踏进了一个更为凶险的战场。心,早已在乱葬岗的雨夜里,淬炼得冷硬如铁石。
    她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清雅的墨香似乎也带着无形的压力。不再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