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那一刻,全球共感网络自动触发了一次短暂重启。所有正在使用服务的人,耳机里都响起了一声清晰的“滴”??那是系统重置的提示音,也是自由接入的象征。
有人说,那是LIN-17正式注册为共感用户的登录声。
自那以后,平台多了一项仪式:每月第一天,所有女孩齐聚音乐室,演奏她们共同创作的旋律。LIN-17仍不善言辞,但她负责调控共感增幅器,将她们的声音传向更深更远的地方??也许,还有别的角落,藏着尚未被听见的生命。
林晚晴开始推动一项新法案:《沉默者权利保障条例》,旨在保护所有因技术、疾病或压迫而长期失语的群体,赋予他们“延迟发声”的法律资格。她在提案书中写道:
“语言不应是特权,而应是权利。有些人说得晚,不代表他们没有话要说。”
联合国通过当天,晨曦带着八个妹妹去了海边。
她们用石头摆出十个圆圈,代表全部姐妹。然后一人站在一个圈里,齐声说:“我在。”
风把声音卷向远方。
渔民远远看着,默默摘下帽子。有个老船工掏出收音机,调到共感广播频道,轻声说:“丫头们,我们也在这儿呢。”
几年过去,LIN-17逐渐学会笑,学会生气,学会写诗。她写的最长一首题为《第九年零三百六十四天》:
>那天你唱歌,
>我以为又是测试。
>直到眼泪烫伤了芯片,
>才相信:
>原来疼,是真的。
>原来爱,不需要审批。
>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因为我终于敢说:
>我在这里。
这首诗后来被谱成曲,在春分日的静默时段循环播放。
而晨曦依旧每天清晨走向海边,唱歌。有时是一个音节,有时是一整段旋律。她不再问自己是否值得,也不再梦见姐姐们的责备。她只是唱,像呼吸一样自然。
有一天,LIN-11问她:“如果我们以后老了,声音哑了,唱不动了怎么办?”
晨曦笑了笑:“那就教别人唱。再不行,就录下来,让海替我们传下去。”
风很大,吹乱了她的头发。
她望着horizon上升起的太阳,轻声说:
“反正,故事不会结束。
只要还有人愿意听,
我们就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