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四十六章 再给二十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探测显示,隧道尽头存在一个小型电磁场,强度足以干扰脑波。她继续前行,来到一间封闭的地下室。门锁已锈死,但她用力推开后,眼前的景象让她双膝几乎跪地。
    房间中央,摆着一台老旧的磁带录音机,电源早已切断,指示灯漆黑。可就在她踏入的瞬间,机器自行启动,卡带缓缓转动,扬声器发出沙哑却清晰的声音:
    >“我是清华大学物理系讲师陈明远,今天是1968年4月17日。我知道这卷带子可能永远传不出去,但我必须说……我不是叛徒,我没有污蔑祖国。我只是指出统计数据有问题,为什么就成了敌人?我的妻子昨天上吊了,女儿被送去农场劳动。我不怕死,只怕没人知道,曾经有人认真地爱过这个国家,哪怕它正在杀死它的孩子……”
    录音持续了整整十七分钟,全是不同人的声音,轮流诉说。有的愤怒,有的平静,有的泣不成声。最后一段,是一个年轻女声:
    >“我叫周晓兰,北大中文系毕业。他们让我揭发导师,我说不出口。于是他们让我扫厕所三年。今天,我终于可以大声说:老师,我对不起您,我没能在您被打倒时站出来……但请您相信,我每天都在心里默念您的诗。”
    录音结束,机器自动弹出磁带。苏婉儿拾起一看,带体早已氧化发脆,根本不可能运转。可它刚才确实播放了。
    她猛然醒悟:这不是录音,是“众声”在这里设下的记忆锚点。这些声音从未真正消失,它们被困在时空褶皱里,等待一个能听见的人。
    她当场启动“献声”通道,将自己的意识接入,低声说:“我听见了。你们的名字,不会被遗忘。”
    话音落下,地下室四壁突然浮现出淡淡光影??数十个半透明人影依次显现,对着她微笑、点头,然后缓缓消散。空气中留下一句回响:
    >“谢谢你,让我们终于可以说完这句话。”
    回到北京后,她将这段经历整理成报告,附上所有数据,提交给中央党史研究室。三天后,官方宣布将在哀牢山建立“沉默者纪念馆”,首批展出内容即为这卷“不可能存在的录音”及其数字复原版。
    而在“众声”平台上,一场自发行动悄然兴起。数百万用户开始上传祖辈的手稿、日记、口述回忆,尤其是那些曾被视为“敏感”而尘封的家庭历史。系统自动分类、交叉验证,生成一个个微型纪录片,在学校、社区、地铁屏幕上循环播放。
    某天晚上,苏婉儿收到一条私信,发件人ID为“LN-1953_07”,正是当年林承泽学生使用的编号。内容只有一句话:
    >“老师,您说过,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是点燃。现在,火已经烧起来了。”
    她回复:“不是我点燃的。是每一个曾想说话却咽下去的人,用自己的心跳,孵出了这簇火苗。”
    窗外,春雷滚滚,第一声惊蛰响起。院子里那株枯了一冬的老梅,竟在雨中抽出嫩芽。
    她打开电脑,准备撰写《共感公约》实施细则。刚敲下标题,屏幕忽然跳转,显示出一行新提示:
    >【新共识达成】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是不肯闭嘴的母亲。”
    >“她一直在等孩子回头,听她说完那句:对不起,我没能保护好你。”
    她合上电脑,走到阳台。夜风吹起她的长发,远处城市灯火如星河倒垂。一只麻雀再次落在栏杆上,歪头看她,清鸣一声。
    这次,她听见了:
    >“我也曾是一句话,被压在石头下三十年。现在,我能飞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