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八十九章 成也马克思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还有一行小字:“洪武十四年冬,御笔亲题”。
    顾正臣接过细看,心中一凛??此玉确系内廷旧物,且字体与当年御赐之物相符。
    “你说三十六人都死了?怎么死的?”
    “被幕府武士围杀。”觉岸闭目,“他们本欲接受册封,愿称臣纳贡。但足利义满惧我大明势大,恐日后受制,遂设计诱骗我等入京,在途中设伏截杀。对外宣称我们病逝或失踪,实则尽数灭口。”
    顾正臣猛地站起:“那你可知,当年是否真有火器走私之事?”
    觉岸睁开眼,直视顾正臣:“确有其事。幕府曾通过陈祖义之父??早年流亡日本的大明逃军陈大海,购得神机营流出之火铳百余杆,并仿制改进。如今日本已有‘铁炮队’,专习火器作战。”
    顾正臣心头剧震。
    原来,那伪造的契约背后,竟藏着如此惊人的真相!
    他立刻召来马三宝,命其彻查神机营历年火器流失记录。两日后,一份尘封已久的账册被翻出:洪武二十年,神机营副统领杨伦因贪污案发,畏罪潜逃,自此下落不明。而据边关密报送来的情报,此人极可能经辽东辗转赴日,携带大批图纸与工匠。
    顾正臣坐在书房中,手中捏着这份卷宗,久久不语。
    窗外雨落如注,檐下滴水成线。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原本只是想利用“勾结倭寇”的罪名打击朱棣,却不料真的揭开了一个埋藏二十多年的巨大阴谋。这个阴谋牵涉到军器外泄、朝廷叛臣、海外势力渗透,甚至可能动摇整个东亚格局。
    更要命的是??如果这一切属实,那么朱棣主张的东征,反而成了正当之举。
    顾正臣陷入两难。
    若继续推动东征,朱棣或将建立不世功勋;若强行阻止,则可能被指责为包庇倭患、贻误国机。
    正在沉思间,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大人!不好了!”一名亲卫冲入,“燕王已在龙江船厂誓师,五千精锐登船待发,声称不等朝廷全军集结,先行突袭倭寇前哨岛屿!”
    顾正臣霍然起身:“他竟敢擅自出兵?!”
    “不仅如此。”亲卫喘息道,“他还放出话来??此战只为洗刷大明耻辱,不求朝廷支援,只带三个月粮草,若不成,便全员殉国于东海!”
    顾正臣脸色骤变。
    这是逼宫!
    朱棣以忠烈之名挟民意而动,若成功,则功高震主;若失败,则举国哀悼,反衬朝廷怯懦无能。无论胜负,都将赢得天下人心。
    “好一个朱棣……”顾正臣咬牙,“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演戏?所谓‘孤军深入’,不过是做给百姓看的悲壮姿态。你早已暗中联络福建水师、浙江备倭军,甚至连琉球舰队都已答应助你一臂之力!你这是打着‘殉国’的旗号,行扩张军权之实!”
    但他也知道,此刻已无法阻止。
    因为就在昨夜,金陵街头已传出童谣:“燕王出海斩倭奴,万里波涛跪迎吾。天子剑指扶桑日,江山半壁属燕都。”
    这童谣传得飞快,连市井小儿都会唱。
    更可怕的是,城中百姓纷纷自发捐钱捐粮,支持燕王东征。不少商户挂出横幅:“送燕王出征,保我海疆安宁!”甚至有老妇将毕生存银投入募捐箱,哭喊着说:“我儿子死在倭寇刀下,今日终于有人替我们报仇了!”
    民心所向,如潮汹涌。
    顾正臣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龙江码头灯火通明,战船列阵,鼓角相闻。他知道,这一局,他已经输了。
    但他不甘心。
    次日清晨,他入宫面圣,呈上觉岸供词及火器流失证据,恳请暂缓出兵,先整顿内政,追查叛国旧案。
    朱元璋听完,久久不语。
    良久,才缓缓道:“正臣啊,你一向谨慎,朕知你是为社稷计。可你也该明白,有时候,国家需要的不是真相,而是方向。”
    顾正臣一怔。
    “倭寇杀了我大明使者,盗走我军利器,屠戮沿海百姓。这些事,哪怕只有一件是真的,也足以兴师问罪。”朱元璋站起身,背手踱步,“朱棣愿意带头去打,朕为何要拦?就算他想借此培植势力,只要他打的是外敌,打得是正义之战,朕就容他三分。”
    “可万一……”
    “没有万一。”朱元璋打断,“朕已下定决心。东征必须进行,但统帅不能只有一个。”
    顾正臣心头一紧:“陛下之意是?”
    “朕要再设一位副帅。”朱元璋淡淡道,“你,顾正臣,即日起兼任征倭副大将军,随军出海,监军督粮,协调诸部。”
    顾正臣大惊失色:“臣不通军事,岂能担此重任?”
    “你通不通不重要。”朱元璋盯着他,“重要的是,你要看着朱棣,别让他把仗打得太过火,也别让他把功劳全揽走。”
    原来,皇帝早已看穿一切。
    顾正臣跪地领命,心中五味杂陈。
    一个月后,东征大军正式启航。
    主力舰队由朱棣率领,自龙江出发,经舟山群岛南下,会合福建、广东水师,浩浩荡荡驶向琉球。而顾正臣则另率一支后勤舰队,携粮草器械,缓慢跟进。
    航行途中,顾正臣时常独自立于船头,望着无垠碧海,思绪万千。
    他曾以为自己掌控全局,结果却被局势推着走;他曾试图压制朱棣,却反被皇帝用来制衡朱棣。如今他身处海上,远离权力中心,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身不由己”。
    某夜,月明星稀,马三宝来到舱室,低声说道:“先生,我们在琉球安插的眼线传来消息??朱棣已秘密会见觉岸法师,并许以重金,请其作证指控足利义满为当年屠杀高僧的元凶。”
    顾正臣冷笑:“果然是他。这是要彻底坐实东征的合法性。”
    “更糟的是,”马三宝压低声音,“朱棣还派人联络了朝鲜国王,承诺战后割让对马岛部分领土予朝鲜管辖,换取其全力支援粮草与兵力。”
    顾正臣猛然站起:“他竟敢擅自许诺国土?!”
    “不仅如此。”马三宝苦笑,“他还以‘抗倭义盟’名义,向东南亚诸藩国发出檄文,号召共讨日本。如今爪哇、暹罗、满剌加均已表态支持,愿派船助战。”
    顾正臣颓然坐下。
    朱棣正在构建一个超越大明朝廷的国际联盟,而这个联盟的核心,正是他自己。
    “看来,”他喃喃道,“这场战争还没开始,他已经赢了。”
    海风呼啸,卷起千堆雪浪。
    而在遥远的东方,太阳升起之处,日本京都,一座古老寺庙的钟声悠悠响起。
    足利义满站在庭院中,手持一封密报,面色凝重。
    “大明燕王亲率大军而来?”他喃喃道,“有意思……看来,那一段尘封的历史,终究还是要揭开。”
    他抬头望天,乌云蔽日,似有风暴将至。
    “传令下去,召集全国大名,准备迎战。”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