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献策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十五章献策(第1/2页)
    郑邦承说道:“我本钱深厚?什么本钱。”
    贺重安说道:“郡王他老人家啊?不管郑叔闹出什么事情。都必须要陛下处置。只要郑叔占住了理,就可以使劲做事。有郡王兜底。”
    “郑叔觉得,枢密院这么大,真一点错处就没有。郑叔只需找到一个错处,抓住不放。往深里挖,纵然陛下问起,也是为国为民,清理积弊。”
    “镇国公也拿你没有什么办法。”
    “他们如果不阻拦,郑叔自然可以将这些犯错的人给清理了。换上自己的人。郑叔在御前侍卫这么多年,难道没有几个得力人手。纵然郑叔没有,写信去南海,难道还调不来几个人吗?”
    “他们如果阻拦。将事情闹大。闹得不可开交。自然也是牛孝卿无能,管不住下属。派人造声势,请当世第一名将,南海郡王入京,也就水到渠成了。”
    贺重安看来,郑邦承也太老实了。
    郑邦承郡王世子,自带不破金身,根本不用什么计较。直接砸就行了。
    郑邦承本来心里就憋屈------他也是顶级权二代,在哪里都人热奉承着。
    除却皇帝之外,谁也没有给郑邦承这么大的委屈。
    郑邦承本来就想要报复。只是觉得如坠泥泽中,不知道从何下手。
    而今贺重安支了招,进可攻,退可守,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大不了搞砸了,叫家长。
    他对自己老爹是有绝对信心。
    “只要自己老爹枢密院一任做下来。将来轮也能轮到我。”郑邦承心中想到。
    枢密使一直在开国八公里面转。
    不仅仅是因为潜规则。更因为门生故吏的影响力。
    别人来根本不管用。
    郑邦承决计不怀疑他爹的手段,只要一任枢密使做下来。郑家的影响力。就会深深嵌入枢密院。
    “啪。”郑邦承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说道:“重安,你说,该怎么办。”
    贺重安说道:“还请郑叔将咸阳宫学各种公文让我看看,我才能找到具体的突破点。”
    “好。”
    郑邦承这一点权力还是有的。立即派人将咸阳宫学之前各种公文拿过来,给贺重安。
    于是,在嘉成四十六年新年,贺重安白天,迎来送往。在贺家姻亲面前刷脸。晚上挑灯夜读,将咸阳宫学各种规章制度,内部公文细细读一遍。
    这些东西从明面上来看完全没有问题。
    贺重安凭借本能,就知道这东西是经过加工的。这墨迹都是新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郑邦承一句话,加班了许久。
    但这难不倒贺重安,贺重安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突破点,用红笔圈上:入学选拔。
    年后。
    贺重安再次来拜见郑邦承,郑邦基在一旁作陪。郑邦承看到这一句话。说道:“这是?”
    “这就是破局所在。”
    “我查过典籍,咸阳宫学的选拔,一般都是开国八公一言可决,但明面上的流程,却是宫中派人选拔。”
    “选拔只有笼统一句话,选拔各家子弟才能俱佳者入学。”
    “谁选拔?没说。”
    “什么是各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五章献策(第2/2页)
    “就是家中有爵位的。”
    “什么是子弟?”
    “年在十五到十八岁之间。”
    “至于才能俱佳。”
    “我查过一次明宗皇帝,在猎场有意,令贵族子弟射猎,以猎物多少,选拔入宫学的名额。宣宗皇帝时,西北生乱。正逢咸阳宫学选拔子弟,就以此为题考教子弟。有数位子弟脱颖而出。没有入学,直接去了西北。后都名列一方大将。”
    “没有统一标准。”
    贺重安对这种情况也很眼熟。
    那就是权贵子弟专用通道。这种通道最大的特点,就是标准含糊。比如推荐信,什么比赛金牌,等等。
    而夏朝做得更过分,根本没有标准。上面想让谁上谁就上。
    明宗皇帝当初设这个渠道,本质上就是为了收开国八公的私兵给的安抚。
    这也是为什么在设在皇宫内的宫学,反而是枢密院管的。
    这就是历史遗留问题。
    “重安,你到底想说什么。如何从其中破局?”郑邦承好像听明白了。又好像不明白。
    贺重安说道:“无他,郑叔可以直接上书朝廷,或者直接求见陛下。重新制定咸阳宫学入学之法?”
    郑邦承皱眉,说道:“这有什么好处?”
    “郑叔。”贺重安说道:“南征勋贵在京的有多少家?”
    郑邦承摇摇头说道:“南征叔伯们,大多是水师出身。多在沿海驻扎。在京城根本没有几个。”
    “这就说明,郑叔想要在枢密院成事,必须拉拢一批京城勋贵。”贺重安说道:“开国八公,把持咸阳宫学的名额。谁家子弟想要入学,必须走他们的门路。”
    “而今郑叔重新制定规则,公平公正,择优录取。让各家子弟都有机会。他们依靠郑叔制定的规则入了咸阳宫学,将来天然就是郑叔的人。”
    “有这一批人支持,再拉拢他们的父母。郑叔在京城就有了根基。”
    “开国八公乃是开国勋贵之首,也是京城勋贵之首。但京城勋贵可不仅仅是开国八公,还有很多侯爵,伯爵。”
    郑邦承顿时心动。说道:“可有具体办法。”
    “有。”贺重安说道:“我按武举,安排步战,弓马。兵法,策问,等数项,令有爵位在身的子弟都可推荐子弟参加。”
    “从中优中选优。”
    “护卫陛下。”
    “不过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郑叔广开门路,至于如何广开法,就是细枝末节了。”
    重要的是拉拢京城中下层勋贵,打击开国八公权威。
    郑邦承思来想去,想不出什么问题。但一面见皇帝,他心中就发慌,说道:“如果陛下问我,我该怎么说。”
    “这么说。”贺重安直接掏出一叠文书。上面穷尽了贺重安觉得皇帝可以问的几十个问题。
    郑邦承匆匆扫过一遍,心中顿时佩服无比。
    贺重安将皇帝可能问得各个方面,一一做了回答。
    郑邦承细细推敲,却找不出什么问题。只觉得这样的建议,任谁看了,都会答应的。
    “重安,你这样帮我,让我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我有一个妹妹------”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