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三足鼎立,袁曹刘相争,不是老狐狸就是小狐狸(加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多少。
    若只比治政辅军的才能,比许靖有才的人不少。
    若比知晓治政辅军的人才的多寡,许靖称第二,只有刘标能称第一。
    原本刘备在徐州的时候就采纳陈登的提议派人去请,如今到了荆州又派人去请。
    这份真诚,足以令许靖也动容。
    许靖当即就跟着诸葛亮和徐庶返回了南郡,任许靖为右将军长史。
    人的名,树的影。
    许靖被任命为右将军长史后,也让刘备在荆州的名望更上一层。
    原本还在观望的诸郡俊彦,也纷纷前往江陵拜访刘备。
    而在扬州。
    关羽在陆议的协助下,引舟船水军镇抚江东五郡。
    不论是孙权旧部还是在野俊彦,皆以恩威笼络。
    虽说镇抚江东五郡任重而道远,但关羽也在镇抚途中快速的成长。
    徐、荆、扬三州的民望,正快速的向刘备刘标父子凝聚。
    江东的变故。
    徐、荆、扬三州的变化,在许都校事府的刺探下,情报如雨点般的送到曹操的案头。
    “没想到,孙权竟然被自家叔父给流放了。”
    初闻这个情报时,曹操都差点以为没睡醒。
    直到扬州刺史严象上表称新委任了江东五郡的太守后,曹操才敢相信。
    紧接着。
    曹操的眉头又紧蹙如川字。
    孙权被孙静流放,孙静又向刘标臣服。
    不仅分给孙权的荆南四郡重归刘标,就连江东五郡都要听刘标号令。
    刘标平江东的速度太快了!
    快得曹操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毕竟这不是信息时代,从探得情报再到情报送到许都再到验证情报的真假,来来往往反反复复,花的时间少则一月、多则半年甚至一年。
    郭嘉亦是眉头紧蹙:“刘标定了江东,其势力已经不弱于袁绍和明公了。”
    “三分之势已经成型,接下来就得看三家争锋,谁先出局了。”
    “明公,不如跟袁绍联手。”
    郭嘉的意思很明确。
    先除掉刘标,再跟袁绍争锋。
    曹操也有这想法。
    倒不是曹操认为刘标是如今最强,而是刘标太年轻了!
    二十出头的年龄就坐拥荆徐扬三州,这比昔日的孙策势头还要猛!
    曹操,年近五十。
    袁绍,年过五十。
    最重要的是:不论是曹操的儿子还是袁绍的儿子,没一个能跟刘标相提并论的。
    倘若先除掉袁绍,指不定哪天曹操就一病不起了。
    到时候。
    谁能跟刘标为敌?
    曹丕?
    曹彰?
    曹植?
    “刘标诡计多端,又向来谋定后动。”
    “如今得了江东,定也会担心孤跟本初联手,恐怕早已派人去了邺城。”
    “刘标曾在官渡替本初解围且又跟袁谭结义,以本初的个性,很容易被刘标蒙骗。”
    “孤需要一个能言善辩的去邺城。”
    “奉孝,不如你亲自走一趟!”
    曹操眼神锐利。
    刘标的潜在威胁,如今已经超过了袁绍。
    以曹操如今的势力,又不具备单独灭刘标的力量。
    郭嘉摇头:“明公,只有我去邺城,这恐怕办不到。”
    曹操眉头一挑:“你想带何人去邺城?”
    郭嘉凝声道:“明公之子,曹丕!以丕公子为质,再述以利害,合谋对付刘标。”
    “与此同时,再派人入西川,向刘璋陈述利害,且许诺豫州徐州归明公,荆州扬州归刘璋。”
    “三家共伐刘标!”
    曹操沉吟片刻,就同意了郭嘉的提议。
    送曹丕为质,这事对曹操没什么难度。
    儿子多且曹丕也不是嫡长子。
    曹操不心疼。
    只要能说服袁绍共伐刘标,将曹丕送给袁绍当儿子都行。
    更何况只是以曹丕为质。
    当即。
    曹操就以郭嘉为使者,与曹丕同往邺城。
    同时。
    曹操又派使者入西川游说刘璋。
    而在邺城。
    袁绍同样得到了刘标覆灭孙权势力的情报。
    如预料。
    袁绍对刘标的确心生忌惮了。
    一个没了后顾之忧的刘标,且又是三足鼎立之势,袁绍同样不具备单独覆灭刘标的力量。
    即便有,也做不到以一敌二。
    袁绍派人召来郭图。
    这两年袁绍对用人有了几分明悟。
    以前每次召集幕僚时,众人都会吵个不停,这让袁绍很是头疼。
    官渡之败,更是令袁绍吃了大亏。
    后来郭图在跟郭嘉的沙盘对弈中表现优秀,让袁绍忽然意识到,这幕僚未必得多。
    于是乎。
    袁绍将田丰派到了并州协助高干,将辛评派到了青州协助袁谭,将沮授派到了幽州协助袁熙,又留审配逄纪在冀州协助袁尚。
    袁绍则是将大将军府独立于青冀幽并四州外,只留了郭图一人主事。
    大将军诸事都跟郭图商议,郭图搞不定的时候再召审配、逄纪,审配逄纪也搞不定再去信给田丰、沮授、辛评等人。
    如此一来。
    袁绍不用面对天天争吵的群臣,还能加强对四州的控制。
    除了在邺城的审配逄纪偶尔会跟郭图意见不同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冲突了。
    毕竟审配逄纪隶属冀州牧府,郭图隶属大将军府,三人平日里也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
    审配逄纪自觉袁尚会继承袁绍的基业,一心要让袁尚获得冀州名望,懒得跟郭图争。
    郭图自觉是大将军府中第一人,审配逄纪只配管一个冀州,也懒得理会审配逄纪。
    平日里倒也相安无事。
    郭图听了袁绍的困扰,只是略思一阵就有了对策:“刘标是条疯狗,若是跟刘标争锋,会被刘标死咬着不放。”
    “这对明公不利!”
    “曹操又是条老狐狸,心窝里全揣的是坏水,若是一不小心,又会遭了曹操的算计。”
    “如今明公在北,有黄河天险,又有世家名望;只要明公不动,曹操和刘标就一定会先沉不住气。”
    “依我之见,不论是曹操还是刘标,都会想着先灭了对方一统黄河以南,然后再跟明公争锋。”
    “故而,明公只需在邺城静待曹操和刘标的使者,伺机挑动两家相争。”
    “不论曹操和刘标谁输谁赢,都是替明公解决了心腹大患。”
    郭图的意图很明白。
    有黄河天险,立于不败之地。
    只要不主动挑起争斗,先沉不住气的就一定会是曹操和刘标!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