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远行(二十三)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家捉襟见肘的窘迫,这份窘迫,是枷锁,却也可能是...生机。
    他心中那个模糊的、关于西夏最终命运的轮廓,在无数次批阅公文、权衡利弊的间隙,在无数个被亡魂惊醒的寒夜里,总是会跃上心头,它并非那些年轻将领们热血沸腾幻想的“中兴祖业,开疆拓土”,也不是遗老遗少们自欺欺人的“永为藩篱,与魏共荣”。
    那是一条更为艰难、也更为现实的路。
    融入。
    把吞并变成融入。
    如同千百年间,无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部族一样,融入那个强大的、正在冉冉升起的帝国,匈奴、鲜卑、羯、氐、羌...他们的名字或许还留在史书的角落里,但他们的血脉、他们的文化,早已无声无息地汇入了中原的浩荡洪流,成为了“汉”的一部分,区别只在于,这个过程是伴随着惨烈的屠杀与彻底的征服,还是在相对平缓的岁月里,通过通商、通婚、文化浸润,最终水到渠成。
    能成功么?
    大概是能的,没有魏人能拒绝西夏如此彻底的融入,甚至于成为大魏的一部分。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愿不愿意了。
    一个不那么血腥,不那么残酷的结局,让党项人,让西夏这个名字,以一种相对体面的方式,成为大魏帝国边疆版图上的一道独特印记,最终消融其中,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摆脱“亡国奴”的阴影,过上相对安稳、富足的生活,子孙后代不必再为“复国”这个沉重的幻梦流血牺牲。
    为此,西夏必须彻底放弃任何不切实际的野心,必须将自己牢牢绑定在大魏的战车之上,成为大魏向西拓展的忠实臂膀,成为维护丝路畅通、弹压高原吐蕃、经略西域的前哨,用忠诚、用实用价值,来换取生存的空间和时间,用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谨小慎微、俯首帖耳,才能换取血脉延续、文化存续的可能。
    代价?自然是失去“国”的独立地位,可一个夹缝中求生、仰人鼻息的“国”,又算哪门子真正的独立?与其守着虚名在恐惧中等待屠刀落下,不如主动拥抱那不可抗拒的洪流,为子民谋一条生路,也为党项这个族群,留下一丝在更广阔天地里繁衍生息的火种。
    夏则偶尔会想,这或许,才是他能给那些亡魂,给自己耗尽的一生,最实际、也最无奈的交代。
    可真的要这样做么?他用了十八年才让西夏重新屹立在这片土地上,这么做是不是在否定自己的一生?
    “宰相大人!”一个略带急促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沉寂。殿门被推开,带进一股凛冽的寒气,一名身着西夏将领服饰的年轻人大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长途奔波的尘土和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他是夏则这两年着力培养的年轻人之一,身上还带着党项贵族子弟特有的锐气,只是这份锐气在东线屡屡受挫的战事中,已磨去了不少棱角。
    夏则抬眸:“什么事?”
    年轻将领站直身子,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禀大人!刚得的密报!大魏靖王顾怀的车驾,已过凉州!正沿河西官道,直奔我兴庆府而来!最迟后日午时便能抵达!”
    这个消息像一块投入死水的巨石,殿内侍立的秘书郎和宦官们瞬间屏住了呼吸,眼神惊疑不定地交换着,靖王顾怀!那个一手覆灭辽国,让整个西夏都陷入狂欢的男人!不知道多少党项人在听到前些日子传过来的这个消息时,喃喃着辽国的灭亡和他的名字,他亲临西夏国都?所为何来?是为巡视藩属?是为问责西线战事不力?还是...为了陛下?
    夏则握着笔的手指微微一顿,墨汁在笔尖凝聚,最终滴落在摊开的奏折上,洇开一小团浓黑的污迹,他浑然不觉,只是缓缓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殿宇厚重的墙壁,投向东南方风沙弥漫的官道。
    终于...来了么?
    意料之中,却又仿佛等待了太久,顾怀平定辽国,终归是要处置西夏,还有接走莫莫的...这是夏则心知肚明的事,只是没想到,他会亲自来,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直接,是辽国覆灭的余威让他再无顾忌?还是西夏在他眼中根本不是一个值得提防的对象?
    “宰相大人?宰相大人!此乃天赐良机!”年轻将领并未察觉夏则瞬间的失神,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狠厉,“那顾怀如今是大魏实质上的无冕之皇,更是魏国擎天之柱!他孤身深入我西夏国境,护卫薄弱!只要我们在兴庆府...只要安排得当!无论是‘意外’还是‘暴病’!只要他死在这里,魏国必然大乱!新帝年幼,根基不稳,北境、江南、朝堂,各方势力必起纷争!届时我西夏便可趁势而起,联络西域诸国、吐蕃残部,甚至可与草原辽国残部结盟!西凉、河套、乃至关中...未尝不可图之!这才是西夏真正的复国之路啊!复我大夏祖业荣光,就在今朝!”
    殿内一片死寂,秘书郎们脸色煞白,惊恐地看着年轻将领,又偷偷望向夏则-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