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圣道难得。诸位可能会感觉得到,愈到末法的时候,你修学圣道就愈难成就,如果诸位有出家十年以上,就会有这种感觉。就是你刚出家的时候,感觉修学圣道比较容易,愈到后面,那个环境愈难具足。
不能修学圣道怎么办呢?只好修人天福报,因为你没有办法修学圣道。那修人天福报,或因布施、持戒,以这种人天的善福,生到人中,因为过去的善业,或者作大国王、大臣,或者作大富长者,富贵自在。在这样一种国王权势跟名利现前的时候,你遇到善知识的教化,不肯信用。一个人居在权位、财富当中,生命当中有自我意识的人,在福报现前的时候,很容易产生高慢,这个时候对佛法就不再产生谦卑、就不再信受奉行了,因为他的心被高慢心所蒙蔽。
不能信受佛法怎么办呢?
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一个人不能随顺佛法的道理,只好随顺自己的感觉,跟着感觉走;跟着感觉走的结果,就是放逸;放逸的结果,就是广造杀盗淫妄的罪业。这种罪业,就使令一个人堕入到三恶道当中,经过无量劫的时间,即使把罪业受完了,从刀山油锅的地狱出来,得到人身,也是一个卑贱之身。假设在那个时候,还是不能遇到佛法,又会继续造业、堕落。
所以说我们在三界当中,就算你暂时不造罪业,你有这个善业的力量,福报现前的时候,也是容易造罪。我们作一个总结:
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
这个就是在三界轮回当中最大的一个悲哀。我们在过去的生命当中,我们的历史不断的重复。什么叫历史?就是两种情况:
第一个,我们罪业起现行,在苦恼当中,一般有善根的人,在这个时候起惭愧心:诶,我福报享尽了、我罪业现前了、我苦恼的果报现前了,这个时候起惭愧心,开始忏悔业障、积集资粮,这是第一种情况。
好,你忏悔业障、积集资粮,罪业消了以后,福报现前,开始放逸。把福报享尽,开始苦恼,又开始起惭愧心、又开始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到了一段时间,福报现前,又开始迷失自己,又开始放逸。我们过去的人生就是这样!
哪一个人在富贵当中,能够看得破的,很少!就是不断的快乐痛苦、痛苦快乐,不断的在那个地方流转。这个就是诸佛菩萨,不同意一个凡夫的菩萨──就是习惯性随顺妄想而转的菩萨,他不同意我们在三界流转的原因。
这样子,该怎么办呢?不能在三界流转,那该怎么办呢?我们看第三段的总结:
凡夫无力,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以业成故,临终敛念得生,决定不疑。见弥陀佛,证无生忍已,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众生,广施佛事,任意自在。
我们身为一个没有我空、法空般若智慧的凡位菩萨,你要知道,你现在要做的,绝对不是在三界当中度众生,这个事情不是你现在该做的。那你说:我现在该做什么事呢?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令成就一心不乱,把今生剩余的几十年光阴,好好的成就净业,净业成故,临终的时候正念现前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地方,亲近阿弥陀佛,乃至亲近十方诸佛,在内心当中,成就无生法忍的圣道,这个时候,你要度化众生,这个时间就到了,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
这个时候,你来三界,不是来三界游泳,这个生死大海当中,你有一艘船,你不再被生死大海所漂溺。这个时候,你坐在船上,把这些过去有缘的众生,乃至无缘的众生,全部救到你的船上。怎么办呢?广施佛事,任意自在。你有种种的方便,你盖个讲堂、盖个念佛堂,都好。
这个地方,很多人疑惑:我们内心当中有智慧跟慈悲,有时候这两个经常矛盾,到底我是智慧比较重要?还是慈悲比较重要?
你看我们在读经典,也是这样子讲。你读《法华经》,佛陀告诉我们: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这个三界是一个大火,你在三界当中有一些美好的资具,你还是没有离开大火,你对三界害怕。但是你读《华严经》,那是不同的口气了: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诶,菩提是在众生当中成就,所以你不能舍离众生。
所以有时候,我们的智慧跟慈悲经常矛盾。龙树菩萨在《智度论》上说,菩萨道有两种:一者般若道,二者方便道。就是说,如果你是初地之前的菩萨,要偏重般若道,般若道的重点是以智慧来引导慈悲,这个时候偏重智慧;初地以后的菩萨,以慈悲来引导智慧;这样你就知道你这个心要怎么去调和了。
在清朝,有一个叫王鼎实的居士,这个公案是出自于《净土三要》。王鼎实居士,他生长在一个士大夫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做官的,他的祖父也是做官的,在这种士大夫的家族当中,也就苦读圣贤之书。到十六岁的时候,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