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净土十疑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始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些因缘所成就这些善恶的功能,但是天台宗要我们再继续观进去,就是你把这些因缘的力量所成就的善恶的功能,把它全部把它拨开来,这个时候你会看到,原来你的内心深处,是一个如的状态;那个是不生不灭的,没有任何的语言文字的,这些差别的因缘。
    所以禅宗说,在那个时候,你把这些因缘所生法,这些善恶的功能拨开以后啊,那你不能讲话了,“开口便错,动念即乖”。那是一种你自己感觉得到的一种寂静。这种心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如果一个人,他有这样的一种感受,他曾经很努力的把这些善恶的功能都拨开,看到他内心的本来面目,只要一次的因缘。这个人从这个清净心,他知道“何其自性,本自清净。”就是这句话,这句话是非常重要。那么从这句话,再出来的时候,他的心情就跟我们一般人的心情不一样。
    《楞严经》它就是修这个“首楞严大定”,就是它引导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一层一层的观心,先观粗的善恶的心;然后观进去,把善恶的心拨开来,再继续观进去,你会知道“何其自性,本自清净。”然后你有这么几次的相应,你再从清净的心再出来,《楞严经》说,“再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你只要有这么一次跟清净心相应,你从这个空体再出来的时候,你跟这些环境接触,你看到这个人世间是如梦如幻的。你这个时候,你会相信断除烦恼,成就佛道,是可能做到的,因为它如梦如幻。
    如果一个人都是在心的表层上活动,你从来没有把心带回家过,你就是一直在外面这样子单单持戒、修福,做一些很粗糙的善法,你会发觉这个修行是不容易,很困难。而且你会对你成佛之道产生怀疑,我这个人可以成佛吗?我内心那么多烦恼。但是你要能够相信,你的本来面目是清净的,这些烦恼都是外在的因缘所熏习而成,它是可以透过清净的因缘消灭的,它是如梦如幻的。
    这个时候,你修行的力量就不一样了。你对于那个,“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刚开始发愿的时候,是“烦恼无尽誓愿断”,发愿的时候内心很害怕,实在怕。但是你要能够相信“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你在佛前发这个愿的时候,你非常的踏实;你说是“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断除烦恼,成就佛道,是可能。为什么呢?因为“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这种观念,在整个大乘当中叫——真如三昧。就是你如果能够在你的静坐当中,当然这个静坐之前,你应该要学习一些大乘的经论,有正见,你能够如实的观心,从表层的善恶的心,观察到不生不灭的清净心。那么这样子,对你修习任何法门都有加持的力量。
    净土宗也是这个意思,诸位要知道,这个很重要。
    就是你一定要相信你造业的心是虚妄的,那是颠倒而生的,那是一种虚妄的生灭心。那么你今天能够随顺于菩提,随顺于佛号,这个心是觉悟的心,是随顺你的本来面目的,随顺于你佛性的心。这个心,即使它有一念的短暂的力量,但是因为它本质是真实的,真实能够破除虚妄。所以问题不在于数量的多寡,而在于本质。
    这个地方讲出一个譬喻非常好,说是“万年暗室,一灯即明。”说是这个灯光,这个房间里面是黑暗的,不管它暗了三百年、五百年,但是你如果能够把灯光打开,灯光一下子就能破除黑暗。因为灯光有破除黑暗的力量,它是真实的,黑暗是虚妄的。
    所以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你一定要相信,你能念的心,你现在的心是真实的心,是随顺于佛性的心。我们过去所造业的心,是虚妄的心,你一定可以依止真实的心,来消灭虚妄的心。这是第一个观念。
    第二个:
    在缘者:造罪之时,从虚妄痴暗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岂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碜,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碜,而不肯出也?
    第二个,从你所接触的外在的境缘。我们过去在造业的时候,是在五欲的境缘当中,在这些色声香味触法,这些虚妄的境缘当中去造业;我们现在所忆念的佛号呢,是阿弥陀佛的真实功德。所以外在的境缘,也是不可思议。这是第二个因缘。
    我们再看第三个,第三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后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后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
    第三个,前面的在心跟在境,是约着本质的差别。这个就是我们在业性,我们在修行的念佛的心是真实的,本质是真实的;我们在造罪业的时候是虚妄的。第三个是约着量,它的数量。前面是约质,这个约量。就是说,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