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新型材料(13.6k)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能会因为材料的本身特性而导致晶体结构的缺陷。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以保证最终能够稳定应用。”
    “好。”方东河又看向汪怀君。
    “汪总,半导体生产线的高效运转,必须要依赖于材料的稳定性,尤其是在10纳米节点,任何微小的差异都可能导致性能的崩溃。我们要在生产端,做到极致的稳定性。”
    汪怀君严肃点头,“没错。我们已经对生产线进行了一些预测和评估,下一步会针对材料的特性,进行生产线的细节调整,并与材料团队一起完成实验验证。”
    “好。”李凡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看得出,大家都已经对这一任务有了很清晰的规划。”
    “那么接下来的步骤就是,确定各部门的具体执行人,并在每个节点上设立明确的目标。”
    李凡挥了挥手,“时间是我们的敌人,也是我们的朋友。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的资源调配和时间管理至关重要。”
    “汪总、叶总,你们需要确保研发和生产的顺利对接。每个阶段的技术突破,都需要迅速反馈到生产端,避免资源浪费。”
    汪怀君眉头微皱,“这方面我们会定期向上报备,确保每个阶段的进度,都能按时完成。”
    “同时。”李凡继续道,“我们还需要在团队之间,建立更加灵活的沟通机制。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往往因为信息的滞后,或者不完全而出现问题。”
    “我希望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沟通方式。”
    方东河此时站起身,提议道:“我建议定期召开跨部门的联合工作会,提前规划每周的目标和任务,确保信息的畅通。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后期出现脱节。”
    李凡点头,“好,那就按照这个方案执行。从现在起,每周一和周五,我们都要召开联合工作会,确保各部门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到最新进展。”
    会议结束后,大家纷纷散去,进入各自的工作岗位。
    李凡站在会议室的窗前,望着远方渐渐晚霞映照下的城市,心中依然充满期待。
    星联的未来,就像这座城市的夜晚,闪烁着无限可能的光芒。而眼前的10纳米技术突破,无疑是通往那个未来的关键一步。
    星联材料实验室。
    晚霞逐渐褪去,实验室内的灯光将一切照得通明。
    杨宁远站在石墨烯制备设备前,手里夹着几份刚刚打印出来的实验报告。
    他神色专注,目光如炬,仿佛在和那薄如蝉翼的二维材料较劲。
    “杨总,实验结果出来了!”一个年轻的工程师跑了过来,脸上带着兴奋,手里拿着数据文件。
    杨宁远接过文件,翻了两页,微微皱起眉头。
    尽管电子迁移率的数据十分漂亮,但稳定性的问题依旧像牛皮糖一样黏着他们不放。
    “迁移率达标了,但材料的晶格缺陷还是太多了。”杨宁远低声念叨,眉头皱得更深了。
    一旁的汪怀君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他身边,语气带着点调侃:“宁远,你这眉头都快能拧出水了。这不挺好嘛,迁移率数据有了,你又挑刺什么?”
    杨宁远抬头瞥了他一眼,忍不住笑骂道:“汪总,你懂个啥?就像你跑出一辆超跑,速度是够快,但油耗吓死人,抖得跟拖拉机一样,谁敢量产?”
    汪怀君哈哈大笑,拍拍杨宁远的肩膀:“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不过话说回来,工程的瓶颈总是需要突破的。现在迁移率过关了,至少证明方向是对的。”
    “晶格缺陷这个问题,你们材料团队继续研究,我们半导体这边,也会帮你们想想办法。”
    杨宁远长舒一口气,把手里的报告一放:“好吧,至少我们看到了一点曙光。”
    会议室里,杨宁远和汪怀君正带着各自的团队进行数据讨论。
    白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数据,以及实验图表,像极了一幅科技战斗的战场图。
    “现在的问题是,石墨烯的晶格缺陷在高温工艺下容易扩散,影响了整体的稳定性。”杨宁远一边指着白板上的数据曲线,一边解释。
    “我们必须想办法优化制备工艺,或者引入新的工艺补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宁远,我插一句。”汪怀君突然举起手,一脸认真,“从半导体生产的角度来看,你们这数据,虽然在实验室看起来很完美,但一旦放到生产线上,有点经不起推敲。”
    “哦?”杨宁远挑了挑眉,“你是想说我的数据有问题?”
    “别误会,我可没胆质疑你们材料团队的水平。”汪怀君笑嘻嘻地摆了摆手,然后指着白板补充道。
    “但石墨烯这种东西,理论性能确实是没得挑。但到了生产线,你得考虑设备兼容性、工艺温度,还有良率。”
    杨宁远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冷哼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