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课便是:“当你听到一个让你特别舒服的历史故事时,请先问一句:为什么偏偏现在告诉我?”
孩子们睁大眼睛,似懂非懂。有个小男孩举手问:“裴先生,如果连爸爸妈妈说的话都可能是假的,那我们还能相信谁?”
裴昭然蹲下身,温和地看着他:“你可以先相信自己的感受。如果你听了某个故事,心里觉得暖,但眼睛想哭,那就说明它可能藏着被掩盖的痛。去问,去查,去等更多人说出他们的版本。真相不在一个人嘴里,而在千万次对照之后。”
男孩点点头,认真记下。
那晚归途,裴昭然路过一处街角。一个小贩正在售卖手工灯笼,竹骨薄纱,样式朴素。他本欲走过,却被其中一个吸引??那灯笼上用细笔勾了一枝梅花,花心藏着一个极小的“阮”字。
“这图案……谁画的?”他问。
小贩是个老汉,抬头看了看他,笑道:“一位姑娘,好几年前常来。她说,有些人走了,但她的喜欢还在,所以要把这份喜欢,放进每一盏灯里。”
裴昭然怔住。
他买下那只灯笼,带回忆灯堂,挂在阿阮旧居门前。当晚,山风再起,所有忆灯齐明,那盏灯的火焰竟呈现出罕见的淡粉色,温柔地照亮了整片屋檐。
他知道,这不是神通,也不是幻觉。
这是记忆完成了它的传递??从一人之心,到万人之口,再到亿万人之行。
又逢真忆日前夕,全国再度筹备共忆大典。这一次,主题由百姓投票选出:“那些从未被记录的普通人”。
扬州送来一份名单:十二位织娘,曾在永昌年间秘密传抄禁书,借花样针法保存文献;
陇西上报一则事迹:牧羊老翁三十年每日向路人讲述战殁将士姓名,直至全县孩童皆能背诵;
就连宫中也传出消息:新帝亲手为一名被污为“妖妃”的先皇后平反,恢复谥号,并下令史官重写相关章节。
裴昭然站在终南山巅,望着星火般的忆灯次第亮起,忽然感到一阵久违的轻松。
他取出那方旧砚,轻轻研墨。月光下,砚池中再次浮现小字:
>“你不再只是替我说话了。
>你已经成了我的回声。”
他笑了,提笔在宣纸上写下新年第一条守则:
>“记忆不是负担,是馈赠。
>因为我们记得,所以死者仍在行走,伤者仍有尊严,弱者亦有力量。
>愿此后岁岁年年,
>有人问起‘你是谁’,
>我们都能挺直脊梁,
>报出真实的姓名。”
风穿过碑林,携着万千灯火的温度,吹向远方。
青玉小哨悠悠鸣响,一声接一声,像永不疲倦的守望。
而在某户人家的窗台上,一个孩子正指着天空刚升起的星辰,对母亲说:
“妈妈,老师今天教我们念了一个名字,叫李昭华。她说,这个人虽然没见过我,却为我争取了说出自己名字的权利。”
母亲笑着摸摸她的头:“那你呢?你想叫什么?”
女孩仰起脸,坚定地说:
“两个都叫。因为我是李招娣,也是李昭华。我是奶奶活下来的日子,也是她没能活成的样子。”
窗外,一盏小小的忆灯静静燃烧,火光跳动,仿佛在点头应和。
裴昭然若有所感,抬头望向北方。
他知道,明天还会有人试图熄灭灯火。
但他更知道,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记住,光,就永远不会真正消失。